提案背景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频频出现,引发广泛关注。我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亦不容忽视。根据笔者在校一线工作近二十年的观察了解,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表现:
1、厌学心理。经常以各种理由向老师请假,有的长期不来,有的在家长和老师动员后勉强来几天。不同成绩段的学生都可能因不同原因而厌学。
2、性格暴躁。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敏感、自卑,动不动就跟学生吵架甚至动手,也很容易跟老师顶嘴,不愿意心平气和与老师、家长等人交流沟通。
3、自伤行为。在厕所或其他隐蔽的地方自残,严重的便是时不时能听到的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学生自*事件。笔者的学生中有一位毕业之后没多久便跳楼自*的惨案。
问题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家长们表现不一:
1、部分家长不能正视心理问题孩子,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仅在很小范围内给予有限的治疗;
2、部分家长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认为孩子的表现都是自身的问题,对他们非打即骂,不能跟孩子很好地沟通,更不会去寻找自身及家庭等方面的原因;
3、部分家长很重视,及时寻求治疗。但医疗信息的匮乏导致寻医过程走弯路或事倍功半。
对策建议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社会目前还没有完整成熟的对策。中学生们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在家长们尤其关注孩子成绩的现实中,常常容易被忽略。心理问题被忽略,小则导致孩子们各种问题,逆反、打架、抽烟、早恋,孤僻不合群等,大则危及生命。鉴于此,希望能有以下措施:
1、普及、加强每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知识教育,而班主任应该接受更专业和长期的心理学培训。多增设相关的系统培训、专题讲座等,也可以在社区等地多开设相关的心理咨询点;
2、把心理健康测试纳入每年一次的中学生常规体检项目中,及时筛查,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也尽量避免危险和惨剧的发生。同时,这样的心理测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纯粹想偷懒的学生假借心理问题无故请假。
3、增加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以便给在校中学生提供多样和便捷的咨询途径,并能给有学习意愿的老师提供一定的奖励和时间保障,以激发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心理学培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