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用碳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工业制纯硅的化学方程式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4 08:36:48

政策推动是当前推动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工艺和技术突破带来的成本降低将成为可 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的内在驱动力。2020 年我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做出总体安排。在环境保护、低碳减排的大趋势下,生物降解塑料有望实现大范围替代传统塑 料制品。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广 可降解塑料。在“十四五”原材料工业规划编制中,将发展生物基材料纳入重点任务。政府引导生物基新 材料产业合理投资布局,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持续深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促进生物基 材料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价格仍然是生物降解塑料的主要障碍。从性能来看,生物降解塑料在拉伸、冲击和弹性等方面与传统 性能相当。从市场价格来看,目前传统塑料价格基本在 0.7-0.9 万元/吨,主要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参考价均 在 2 万元/吨以上,是传统塑料价格的 2-4 倍。因此,生物降解塑料的产量较少,还未形成规模优势,当前 生物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政策面。

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的统计数据,2019 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的产能为 117.11 万吨,其中淀粉基塑料 产能占比 38%,石油基可降解塑料 PBAT 产能占比 24%,生物基可降解塑料 PLA 产能占比 25%,这三种可 降解塑料是当前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化规模较大的生物降解塑料。全球能够规模提供可降解塑料的企业主 要包括海外企业 BASF、Natureworks、Novamont、Corbion-Purac 和国内企业金发科技。

工业上用碳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工业制纯硅的化学方程式(17)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具有巨大的替代空间。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我国PLA 的产能约为 30.8 万吨,PBAT 的产能约为 39.5 万吨,两者合计产能为 70.3 万吨,而 2020 年我国塑料 制品总产量为 7603 万吨,可降解塑料的产量占比不足 1%。随着政策的密集落地,市场空间迅速打开,各 企业纷纷宣布扩产或新建产能,至 2025 年已经规划建设的 PBAT 和 PLA 产能合计超过了 1500 万,其中 PLA 的产能约 500 万吨,PBAT 的产能超过了 1000 万吨。

国内生物降解塑料的供应商主要为金发科技,产品以 PBAT 为主,未来产能将持续释放。根据百川盈 孚统计,截至 2021 年 12 月 13 日,我国 PBAT 总产能为 35.3 万吨,其中金发科技的产能是 12 万吨,占比 34%。工艺方面均使用直接酯化法,制备工艺无明显差异,未来各厂商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一体化程度。PBAT 上游涉及的原料主要涉及 PTA、BDO 和 AA 等化学原料,营口康辉、蓝山屯河等厂家都配套了部分上游原 料。从企业的产能投放计划推算,2021~2022 年,预计将有万华化学、金发科技、东华天业、三房巷、金丹 科技、蓝山屯河、华峰环保、湖北宣化、华阳平定、道恩股份等项目超 200 万吨 PBAT 产能落地。

PLA 生产壁垒较高,其供给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关键技术突破在即。相比 PBAT,PLA 的合成技术难 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其上游关键原料丙交酯的合成技术国内尚未完全突破,受到原料供给端限制,其产能 扩张速度也明显慢于 PBAT。目前全球 PLA 年生产能力约 33 万吨,产量约 20 万吨,主要厂商包括美国 NatureWorks、Corbion-Purac、浙江海正等,NatureWorks 和 Corbion-Purac 产能占比全球 7 成。国内聚乳酸 生产能力约 9 万吨,其主要原料丙交酯依赖进口,生产成本较高,成为国内 PLA 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工业上用碳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工业制纯硅的化学方程式(18)

PLA 需求大幅增长,国内市场空间极大。2020 年我国 PLA 进口量为 25740 吨,较 2007 年 1146 吨大 幅度增长,年均增速达到约 30%。自 2016 年发布“禁塑令”之后,我国 PLA 进口量年均增速达到 47%。 良好的行业发展态势将刺激国内企业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国内 PLA 行业有望得到 快速发展。

5.2 生物基材料开辟化纤发展新路径

我国是化纤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纺织品中使用的合成纤维主要由石油化工原料制成,包括涤纶、 尼龙、腈纶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化纤产量为 5952.8 万吨,同比增长 18.7%。2020 年 化纤产量超过 6000 万吨。我国是化纤生产大国,新时代下正在向化纤强国迈进。但是,在化纤工业快速发 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到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物基材料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化纤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我国是化纤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纺 织品中使用的合成纤维主要由石油化工原料制成,包括涤纶、尼龙、腈纶等。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减少石化资源依赖、发展生物基材料是我国化纤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生物基纤维 是指利用可再生的生物体或生物提取物制成的纤维,具有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等特点。相较于 传统的石油基合成纤维,生物基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例如,生产 1kg 生物基尼龙-56 的碳排放量相比生产 1kg 传统材料尼龙-66 减少 4.31kg。

我国是尼龙-66 消费大国,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是最重要的双体聚酰胺和 世界第二大类合成纤维,一般由乙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尼龙-66 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自润滑性,机械强 度高,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纺织机械行业、建筑业、包装业、仪表外壳以及其他要求耐冲击性和高强度 的产品,为五大工程塑料中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用途最广的品种。2018 年我国尼龙-66 的表观消费量为 52 万吨,约占全球总消费的 23%,其中工程塑料占比 49%,工业丝占比 34%,民用丝占比 13%。我国是尼 龙-66 消费大国,目前我国尼龙-66 需求主要依赖进口,2016~2021 年,年均进口量达到 27 万吨。

工业上用碳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工业制纯硅的化学方程式(19)

国内尼龙-66 产能产能较低,神马尼龙化工占比超过一半。据统计,2018 年全球尼龙-66 产能约 290 万 吨,2021 年我国尼龙-66 产能仅为 37 万吨,神马尼龙化工产能为 19 万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尼龙-66 行 业具有典型的寡头垄断特点,全球的尼龙-66 生产主要集中在英威达和神马等大型企业中,因此进入壁垒相 对较高,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上游原料段。

尼龙-66 上游原料己二腈合成技术长期由国外企业垄断。己二腈是化学法合成尼龙-66 的上游重要原料, 国内尚未掌握己二腈合成成熟工艺,目前还不能做到大规模生产,因此,己二腈的进口依赖度非常高,每 年仍需大量进口尼龙-66。目前己二腈供应主要被英威达、奥升德贸、巴斯夫等国外企业垄断。2020 年全球己二腈总产能为 190.1 万吨,其中英威达占比全球第一,高达 55%,行业集中度 CR3 高达 95%。为减少尼 龙-66 对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国内化工企业正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己二腈,未来有望打破国外寡头垄断局面。

生物基路线为化纤行业发展提供新路径。聚酰胺一般由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合成,石油基聚酰胺尼龙 66 便是通过己二胺和己二酸缩聚合成,己二胺和己二酸目前都是通过化学法合成。生物基聚酰胺上游原料 主要为戊二胺和长链二元酸,戊二胺通过生物法合成,长链二元酸可通过生物法和化学法合成,由于化学 法成本远高于生物法,化学法合成基本已退出市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供应主要被凯赛生物垄断,国内企 业新日恒力投产在即,有望打破凯赛生物垄断地位。生物基聚酰胺下游产品种类丰富,广泛应用于军工、 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工业上用碳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工业制纯硅的化学方程式(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