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区域学校开始让学生的成长档案在学生综合评价中发挥其作用,但以电子形式为区域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的尚不多见。本文仅针对如何构建区域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如何有效采集数据信息,如何基于数据信息进行区域学生综合评价等问题,作些探索。
一、中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构建思路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发展主题,《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就是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成了用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的有效抓手。为区域每一位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对区域每一位学生进行多维度发展性的综合评价,以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为基础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助推区域教育转型发展。
探索基于电子成长档案的区域中小学生综合评价,具体思路是:基于教育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的五个维度的指标下,构建区域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指标体系,为区域内每一位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以学籍号为关联,通过制定采集数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时、真实、完整记录学生的成长数据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身心健康、品德发展、学业水平、个性技能、成长体验等方面发展状况并进行反思与自我激励,及时调整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目标;让家长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到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不足,帮助孩子不断地弥补短板;让学校及区域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同时为“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
二、中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指标内容
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对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基本指标内容进行探索。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主要评价指标为: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社会实践活动、课业负担状况、学业发展水平。学生基本情况、品德发展水平互评、身体形态机能、教师评语、小创新等作为评价参考信息。
身心发展水平主要记录学生不同学段的身体形态机能发展情况,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身心发展特长以及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综合评价数据,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身心健康动态,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预测学生体质发展趋势,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品德发展水平主要记录学生在不同学段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的互评结果,记录各级获奖荣誉以及个人事迹在不同级别的媒体报道的信息数据,并记录进步等级评价结果,可以及时、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以便学校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对策,进一步促进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
兴趣特长养成主要记录学生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在不同级别的参赛活动中所获比赛成绩,主要分为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基础课程类几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都存在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有利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设置相关课程,改进基于未来基础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记录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参加军事训练、志愿服务活动、实践拓展活动等相关信息。倡导学生多参加公益活动,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活动、自主活动的成长体验信息作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业负担状况主要记录学生在不同学段自身学业负担状况。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状况,寻找解决策略,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学业发展水平主要记录学生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的各年段学科学业水平的区评数据、学业进步程度,了解学生教学目标达成状况,为学生激励、教学诊断、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作为评价参考信息,学生基本情况内容是为了掌握学生及其父母的基本信息,主要记录学生的学籍号、学生及父母基本信息、学生自我介绍等;教师评语内容是为了记录不同年级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道德品质、学习状况、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定性评价;小创新内容是为了记录学生不同学年的创新简要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学生在不同年级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创新火花,也许不成熟但这朵火花却极其宝贵,也许不完美但在长期训练中、在追求的路上,让学生与创新共同发展。
三、中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评价办法
中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综合评价总分为100分,跨度为12学年,其中身心发展水平10分、品德发展水平10分、兴趣特长养成10分、社会实践活动4分、课业负担状况6分、学业发展水平60分(每学年5分)。
身心发展水平的评价,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在三个阶段的毕业年级时段进行。小学评价最高计4分,初中评价最高计3分,高中评价最高计3分,共10分。
品德发展水平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各级获奖荣誉的次数以及个人事迹在不同级别的媒体报道的信息情况,进行进步等级评价。获校级及以上荣誉或区市及以上媒体报道直接根据级别计次数,在校好人好事每达10次,记校级荣誉1次,校级荣誉每5次折区级荣誉1次,区级荣誉每3次折区级以上荣誉1次。累计校级荣誉达3次,等级评价为秀才;累计区级荣誉达2次,等级评价为举人;累计区级以上荣誉达2次,等级评价为进士。事迹在区级媒体报道1次,等级评价为探花,事迹在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1次,等级评价为榜眼,事迹在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达2次,等级评价为状元。等级评价为秀才计5分,举人计6分,进士计7分,探花计8分,榜眼计9分,状元计10分。
兴趣特长养成的评价,根据学生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参赛活动中所获比赛成绩进行评价。校级1次计0.5分,最高计3分;区级1次计1分,最高计3分;市级1次计1分,最高计2分;市级以上1次计1分,最高计2分。
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根据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参加军事训练、志愿服务活动、实践拓展活动等的次数进行评价。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每次计0.5分,最高计4分。
课业负担状况的评价,根据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评价细则制定问卷测评,设优、良、中、差四级,优2分、良1.5分、中1分、差0.5分。
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根据学生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的各学科学业水平的学年度区评结果进行评价。小学阶段,学业总分进入区前10%区评为A计5分,前15%区评为B计4分,前25%区评为C计3分,前50%区评为D计2分,前80%区评为E计1分,其余区评为F计0.5分(总分较上学年有进步加1分退步减0.5分,每学年最高分为5分)。初中阶段七年级,单科进入区前5%区评为A计1分,前10%区评为B计0.9分,前15%区评为C计0.7分,前25%区评为D计0.5分,前50%区评为E计0.3分,其余区评为F计0.2分。初中阶段八年级,单科进入区前5%区评为A计0.83分,前10%区评为B计0.7分,前15%区评为C计0.6分,前25%区评为D计0.4分,前50%区评为E计0.2分,其余区评为F计0.1分(单科较上学年有进步加0.3分退步减0.1分)。初中阶段九年级,单科进入区前5%区评为A计0.55分,前10%区评为B计0.5分,前15%区评为C计0.4分,前25%区评为D计0.3分,前50%区评为E计0.2分,其余区评为F计0.1分(单科较上学年有进步加0.3分退步减0.1分)。高中阶段一年级,单科进入区前5%区评为A计0.55分,前10%区评为B计0.5分,前15%区评为C计0.4分,前25%区评为D计0.3分,前50%区为E计0.2分,其余区评为F计0.1分。高中阶段二、三年级,单科进入区前5%区评为A计0.83分,前10%区评为B计0.7分,前15%评为C计0.6分,前25%区评为D计0.5分,前50%区评为E计0.4分,其余区评为F计0.3分(单科较上学年有进步加0.3分退步减0.1分)。
四、中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数据采集
根据区域学生成长数据管理现状以及区域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建设思路、内容框架及指标体系等,开发区域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数据采集工具和渠道。
1.用学籍号关联用电子表上传数据
设定区域统一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数据填报格式,统一上传数据标准和规范。每个学生的电子成长档案都用学籍号进行关联,所有上传数据须用电子表格,上传数据的电子表格第一列须是该学生的学籍号,以便数据导入。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输入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全部采取由责任部门直接采集导入的方式进行处理,数据平台设定权限。
2.通过现有信息系统获取数据
区域内有与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采集数据相关的信息系统,可通过现存信息进行获取,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获取学生学籍信息、国家体质检测中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获取学生健康体检以及体质测试的数据等。
3.部门上传相关数据
学生很多的活动都是由区局层面来组织实施的,因此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核心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教育各职能科室。如学生获得区级及以上的荣誉信息、各类竞赛获奖信息、学业水平测试信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评价信息等。这些数据信息可在阶段性活动结束后,由相关职能科室及时上传。
4.学校上传相关数据
学校工作更关注、更贴近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学校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能起到很好的补充、完善、丰富、参考作用。学校负责收集学生的信息主要有:学生个人及家庭信息、学生自我介绍信息、参加班校活动信息、品德发展互评信息、学期评语信息、小创新信息、问卷调查信息等。学校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都需要经过班委会认定、班主任签字、学校审核确认的程序,再根据时间节点统一上传。
五、中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应用探索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弥补了成长记录只有学业的“短板”,收集的是学生中小学时期各个阶段五个维度的成长数据,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维度、每一个层面的成长信息清楚、可信,可从区域层面上汇集、统计、分析学生成长发展状况信息,为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
1.促进学生反思和自我激励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对学生的五个维度的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记录,为学生描绘了一个动态、完整、立体的成长轨迹。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信息页面,是学生成长信息合成后的一份成长报告单,学生、家长、学校都可进入平台查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信息,也可由学校统一打印下发到学生、家长手中。通过查看电子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可对自己身心健康、品德发展、学业水平、个性技能、成长体验等发展状况进行反思与自我激励。同时,能了解自己的优劣,可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目标,改进自身下一阶段的奋斗策略,助推自身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2.促进家长更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类似一份别样的成长报告单,更类似一纸医疗诊断书,从五个维度全方位地记录了学生发展的真实信息和成长的轨迹,并以区域同类群体的发展为参照系,学生全面发展描述被具象,各个维度在不同阶段的达标程度都被清晰描述,学业分数不再是唯一指标。学生的优势和努力方向,各个维度发展的长短板,家长都能通过电子成长档案时时、清楚、准确地掌握,这对帮助家长发现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不足,实现家长帮助孩子不断地弥补短板,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目标将提供很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服务。
3.促进学校有效实施管理策略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是建设智能化校园的重要内容,它记录了区域学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其数字资源可共建共享。用数据说话,从区域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数据信息中,可对本校学生身心健康、品德发展、学业水平、个性技能、成长体验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统计分析本校学生相对于区域本年级学生在某方面发展的优劣,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的真实情况,发现学生的长短板,明确教与学的方向,调整教研角度,改进活动方式,有针对性、有效性地实施管理策略。
4.促进区域教育管理精准科学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建设,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的重要推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建设,将区域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对区域学校评估及学生的评价、教育教学的统计分析、各项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设置、教育资源的配置等的科学落实将有很大的帮助,对区域教育政策、文件、办法的出台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由于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可提供数字化的教育信息服务,且数据信息量大,数据信息真实、可应用,将会推进区域教育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从而实现教育管理方式转型和教育现代化的实质突破。
5.提供“两依据一参考”高考招生参考依据
区域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主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发展水平、学业负担状况五个维度采集数据信息,通过对学生的发展轨迹进行全面、实时记录,并进行动态性的综合评价,客观真实反映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创新成果情况,数据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最终综合评价结果的可依据性,为“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招生提供信度较高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