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我评估
在择校时,首先从自我出发,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
1)分析本科院校与学习能力。如果学习能力不强可以报考同档次或者高一、两个档次的学校;如果学习能力很强,可以尝试跨度更大的学校。
2)考虑抗压能力与能赋予考研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如果第一年没考上,是否有条件,是否能承受压力再考第二年、第三年。如果没有,可适当降低院校层次。
3)如果你对某一地区或者某个学校特别向往,从而选择某个地区或学校,这样也未尝不可。
4.2学校筛选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学校招该专业
网页: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
硕士目录
限定学科类别(必填)、所在省市、招生单位、门类类别、专业名称、学习方式等(至少填写一项)
查询
即可获取招该专业院校。
再根据学校的情况做进一步筛选,从而缩小选择面。筛选的方向有以下这些:
4.2.1学校所在地
一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 人脉资源:读研时你所积累的各种能够推动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往往会集中在研究生就读的城市;
- 气候/环境:南北地区气候、人文风俗等差异较大,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 国家线:A区国家线一般会比B区高十分。
4.2.2学校综合实力
学校的综合实力可以从学校档次、专业排名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这三方面进行考虑。
通常情况下,学校档次与专业排名越高,这所学校能够提供给你的教学资源就越好,同时在就业时也能成为你的加分项。而毕业生就业质量则能够很直观地体现出来这一点。
Tips:
1)学校档次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分别在该章招生单位部分和择专部分有介绍。
2)学校排名可在软科进行查询
3)专业排名可以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查询
4)对于某一专业而言,也不一定学校是双非,专业排名就很低。例如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学,学科排名超过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位居第六。并且在第四轮学科排名中排名也比较靠前。这样的院校同样可以纳入考虑范围。
通过初步筛选后,我们可以再根据初步筛选结果对学校的考情逐一查询,最后进行学校的确定。
4.3学校确定
学校的确定主要涉及拟招生人数、报录比、复试分数线和拟录取分数线。
4.3.1拟招生人数
拟招生人数目标学校的研究生院和研招网都可以获得。
1)目标学校的研究生院:一般在招生信息板块中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或者专门的硕士专业目录查询页面(因校而异);
2)研招网:研招网的硕士专业目录查询页可以看到目标院校与专业的拟招生信息。
Tips:
- 想看整体数据去对应学校的研究生院会方便一些,但是分方向的拟招生人数则研招网更好查询。
- 拟招收人数高不等于好考,还需要对报录比进行分析。
- 而且很多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包括推免生、专项计划在内,查看时需要擦亮双眼。
4.3.2报录比
有些学校不会公布报录比,对于公布的学校,查询方式有:
- 目标学校的研究生院:招生信息板块直接下载报录相关文档或者在专门的查询页面搜索(因校而异)。
- 研招网:在咨询周(第二章重大时间节点部分)直接向学校咨询。但有些学校会给,有些学校不给,不是绝对可以查询到的。
-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虽然只有全国部分院校,但是查询方便快捷。
4.3.3复试分数线
关于复试分数线上文有提及,此处不再赘述。我们来说说最低复试分数线如何查询。
1)研究生院:直接在招生信息栏查找;
2)研招网:研招网首页下滑有个考研工具箱,点进去就会有近年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链接(包括历年国家线和34所自主划线院校复试分数线),点击即可查询。
4.3.4拟录取分数线
最后,划重点。一定记得查看往年的拟录取分数线,毕竟进了面试之后还有筛选,而往年的拟录取分数线才是往年最终的录取结果,极具参考意义。
对于拟录取分数想要获取第一手权威数据,只能去学校研究生院或者学院官网寻找下载拟录取名单。网上或者相关考研机构也可以进行查询,但数据准确性不能保障。
Tips:
可以通过对拟录取最低分的分析大致确定自己上岸几率,但如果想要更加深入的数据,可以综合分析各分数段面试录取率,寻找更为稳妥的分数。
4.3.5其他
除了以上自我分析和数据对比分析之外,还有众多其他因素决定这一所学校是否值得报考。例如是否歧视本科院校;是否保护一志愿;是否压分;专业课资料是否好买;是否常年接受调剂;是否新增硕士点;是否有提前批;奖助政策等,而这些大部分不可以从官方网站获取,需要自己通过其他方式去了解筛选,例如贴吧、百度问答、知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