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7 18:24:14

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生的影响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我见证着学生们一学期以来行为习惯的变化和进步。良好的习惯不但能使他们的行为能力得到贮存,提高其学习、生活效率,还可以让他们节省较多的考虑时间,更无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就能协调、准确地完成一系列动作。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可塑性极大,也最容易受误导。所以,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自理自主及劳动习惯的养成

研究表明,3至12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有强烈的求知欲,容易接受对其行为的训练。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常常出现行为能力的较大差异。有的孩子生活、学习都很有条理,自己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是自己主动整理;有的孩子整天丢三落四,自理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有的家长注意给孩子从小立规矩并严格要求,培养孩子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使之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孩子小小年纪就初步养成了爱整洁、爱劳动和有条理的良好习惯,并具有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知道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刻意培养出来的,如果不刻意培养好习惯,就会不经意地形成坏习惯。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和小事上。教师和家长在面对这些小事时,不能听之任之。因为与如何培养良好习惯相辅相成的是如何戒掉坏习惯,所以若学生有坏习惯,一定要及时指出来,帮他们痛下决心,加以破除。否则,好习惯是无法养成的。

环境熏陶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一天中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因此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班级文化同其他方面文化相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所以,习惯更容易在班级中传播开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大到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小到读写姿势、翻压书角等,教师都应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不足并给予纠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位老教师曾说:“对学生的教育甚至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

与时俱进及道德习惯的养成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经济文化同国际接轨的今天,许多新兴事物也应运而生,对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也相应有了更高、更深的目标和要求。

我认为,新时代的学生除了要养成尊老爱幼、爱粮惜时等基本道德习惯外,还应养成诚信不欺和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形象,甚至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命运。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能。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甚至事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我借用一句名人的话来阐发心底最真挚的呼声:“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