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其实,个人的分析能力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眼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个人分析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那么,读哪些书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呢,以下5本就很值得收藏!
1、《本质思考》不管是执行计划还是解决问题时,很多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不是速度太慢,就是拖拖拉拉,难以一步到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缺乏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脱离事物的本质,任何解决措施都将彻底失去精准度,成为纯靠运气的“无的之矢”。
要想始终围绕“本质”这个核心,在思维的输入端,人们必须掌握精准的沟通方式;在做出判断时,应该严格遵循正确的思考方式;在输出端,应该注意搭建完整的思维闭环系统。借助项目管理的丰富经验,米泽创一教授发现,在执行计划或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存在9种普通人极易“中招”的陷阱。一旦被困于其中,人们就会在远离“本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意识到自身所处的陷阱,并掌握跳出这些“陷阱”的逃生术,才能牢牢盯住“本质”,并在底层思维中构建起高效解决问题的支点。
2、《底层逻辑》2个5寸的披萨,肯定会大于1个9寸的披萨?只要埋头苦干,做出业绩,迟早会被提拔?城市基础设施按照人口数量直接配比?公司销售业绩越好,存活期就会越长?
“底层逻辑”告诉你,这些观点需要质疑。所谓底层逻辑,就是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这本书从结果逻辑、学习逻辑、团队逻辑等10个维度出发,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帮助我们跳出思维的陷阱和盲目勤奋的误区,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放于困惑的熔炉中反复冶炼,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
这本书将帮助你重新思考生命、认识自身、了解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并告诉你看似复杂的世界其实充满简单的逻辑,只要跳脱思维陷阱,打破学科限制,就可以重新看清周遭的一切。
3、《对赌》当面临重大决策时,你会怎么做?如果像大多数人一样,你可能会做一张表,列出利弊清单,花费很多时间沉迷于无效的决策——陷入“分析瘫痪”,无休止地寻求他人的意见,试图找到一些可能增加确定性的额外信息,后却是跟随直觉。那么,是否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能帮助你做出高质量决策呢?这样你就可以清晰地思考,感到更加自信,更少地怀疑自己,终变得更果断、更有效率。做出好的决策并不一定是陷入无休止的猜测。相反,做出高质量决策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在《对赌》中,安妮·杜克总结出一系列简单、实用的决策工具。
在书中,你将学到如下内容: 识别并消除隐藏的偏见; 从那些你寻求建议的人那里获得更高质量的反馈; 更准确地识别运气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什么时候快决策,什么时候慢决策,什么时候提前决策; 做出更有效地帮助你实现目标、践行价值观的决策。
4、《思考,快与慢》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5、《噪声》人生是由大大小小的判断组成的。判断即人生。判断不仅会受偏差的影响,还会受噪声的影响。如果说偏差造成“决策的不全面性”,噪声则造成“决策的不一致性”。噪声和人的个性、偏好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都有关系,它往往随机出现,但影响巨大。《噪声》的启示是,我们会和噪声相伴,但也有方法重塑决策框架,让自己做出更好的决策。三位作者在《噪声》中通过两个公式揭开“判断出错”的本质,并通过对三种噪声的分析教你远离噪声,决策“更卫生”。
如果说《思考,快与慢》击退的是人类判断过程中面对的敌人“偏差”,那么《噪声》要绝*的就是其中的另一大隐形敌人——噪声。阅读本书可以助你重塑自己的决策框架,远离噪声,做聪明的决策者。
阅读是一场美好的遇见,“遇荐好书”让你遇见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