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朗读划分节奏,桃花源记重音停顿划分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9 12:18:25

请先把你的答案写纸上,再核对后面的答案,看看你对了几题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yǎn)然 落英缤(bīng)纷 豁(huò)然开朗

B.土地平旷(kuàng) 桑竹之属(shǔ) 阡(qiān)陌交通

C.鸡犬相(xiàng)闻 黄发垂髫(tiáo) 怡(yí)然自乐

D.便要(yào)还家 妻子邑(yì)人 为(wéi)外人道

2、下列各项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 落英缤纷 男女衣着 便伏向路 B.叹惋 咸来问信 佁然自乐 寻向所识

C.问津 屋舍俨然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D.阡陌 良田美池 便邀还家 黄发垂髫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问今/ 是何世, 乃不知/ 有汉, 无论 /魏晋。 D.寻 /向所至,遂迷,不复/ 路。

4、下列句子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正确的语序应为( )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初极狭,才通人。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⑥便舍船,从口入。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⑧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A、③②④⑥⑧⑦①⑤ B、④③②①⑥⑦⑤⑧

C、③⑥②④⑦⑧①⑤ D、⑤③⑦⑥①④⑧②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 D.问所从来,具答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然①屋舍俨然 ②然而不胜者

B.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为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遂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7、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忘路之远近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闻之,欣然规往

8、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处处志之 B. 渔人甚异之

C.林尽水源 D.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9、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

例句:林尽水源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便舍船,从口入。

C、一狼洞其中 D、帝感其诚。

11、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暗示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的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12、文学常识填空

⑴陶渊明, 诗人。名 ,字 。后人称其为“ ”或“ ”。诗文多描绘田园风光,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诗人。代表作有诗《 》、《 》,

散文《 》等。

⑵《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成语 即来源此文。

13、按课文填空

⑴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⑵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

⑶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

⑸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

14、根据理解填空

⑴《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⑵《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⑴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⑶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⑸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⑹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⑴欲穷其林 穷: ⑵便要还家 要:

⑶处处志之 志: ⑷欣然规往 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为①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②孰为汝多知乎!

B.之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C.其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D.向①便扶向路 ②向吾不为斯役。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⑴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

⑵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1-5题。(17分)

【甲】林尽水源,‥‥‥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1、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⑵见渔人,乃大惊 乃:

⑶结庐在人境 结: ⑷问君何能尔 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4、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四、中考演练

㈠请默写杜牧的《泊秦淮》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根据课文填空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吴均《与朱元思书》)

4、__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㈢根据提示默写

1、《礼记·礼运篇》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桃花源记》中的 两句话也是表达这种意思。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的写照。

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㈤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交通: ②便要还家 要:

③子之哭也 子: ④苛政猛于虎也 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并:①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为: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C.于:①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②苛政猛于虎也

D.去:①停数日,辞去 ②何为不去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词)(3分)

5.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参考答案

一、1、B(A.bīn C.xiāng D.yāo wèi)

2、C(A.扶 B.讯 怡 志 D.要)

3、D(复/前行,欲/穷其林。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问/ 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4、C

5、B(A.“拂”同“弼”C.“要”同“邀”D.“具”同“俱”)

6、D(A.‥‥‥的样子/但是 B与世隔绝/断绝 C.向,对/给,替D.于是,就/于是,就)

7、B(A.助词,补足音节B.这 C.介入主谓D.代词,这件事)

8、D(A.志:名词用作动词 做标记 B.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C.尽: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9、B(A.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C.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D.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10、C(A、判断句B、省略句C、省略介词D、被动句)

11、A

12、⑴东晋 潜 元亮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田园 饮酒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⑵序 世外桃源

13、⑴悠然见南山⑵欲辩已忘言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⑷豁然开朗⑸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4、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⑶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⑷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⑸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⑴渔人感到十分诧异,又继续向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⑵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⑶村里的人看到渔人,竟然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⑷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⑸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⑹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二、1、⑴穷尽、走尽;⑵通“邀”,邀请;⑶做标记;⑷计划,规划

2、D

3、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4、(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三、1、②

2、⑴属:类 ⑵乃:竟然 ⑶结:建造 ⑷尔:这样

3、(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4、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5、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四、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㈡1、落英缤纷。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互相轩邈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㈢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㈣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

㈤1.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D()A①全部②一同B.①对,向②认为C.①在②比D.①离开②离开

3.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4. 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

5.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

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酷的统治。”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