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10 11:37:47

小学科学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科学教育旨在形成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人的科学探究与应用能力,培养人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本质观。①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落实主要是通过小学科学课程进行的。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摆在重要地位,《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做出了总体部署。在国家政策的宏观引领下,小学科学课程也进行了许多颇有成效的实践探索。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延长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1-6年级),还更新、完善、补充了许多新内容,同时通过18个主要概念对知识进行了整合。新一版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②

小学科学教学直接反映出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③这不仅对小学科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也明确了今后的改革方向。课程开设和教学实施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小学科学的真实情况,是科学教育水平的外在体现。课程开设作为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反映了科学课程的基本状况,了解课程开设可以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初步的把握;教学实施是教学的具体落实,主要包括教学理解与行为、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评价与反思三方面内容,这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具体体现。此外,小学科学教学还受诸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内容,本部分研究从课程开设和教学实施两方面入手,结合对其他因素的调查分析,了解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教学理解与行为是教师对课程、学生和自己进行理解,并对教学建立认知、内化形成信念、确立态度,最终外化在教学行为的过程。④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教学设计与方法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来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及诸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一种计划过程或操作程序。⑤通过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来。

教学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⑥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评价既对教学的效果进行监测,也与教学过程相互交融,从而促进与保证学生的发展”。⑦可见,评价理念直接反映出教师教学的价值取向,评价方式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评价的成效。⑧

除此之外,还对其他影响着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效果的外部因素展开了调查。教育政策是课程实施的依据和保障,学校的投入为课程开展创设了基础条件,家长的科学素养对学生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学生自身的生活背景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实施。

本研究面向湖北省,立足于课程开设、教学实施两个角度,对课程开设基本情况、教学理解与行为、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评价与反思、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教学管理者决策和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①丁邦平,罗星凯:《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②③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④程良宏:《教学的文化实践性研究:走向新的教学理解》,《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5期。

⑤王友社:《现代教育技术》,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⑥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⑧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6期。

作者:崔鸿 陈院豪 李敏 鲁兰

来源:节选自《科学教育蓝皮书: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7)》(主编:王康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小学科学篇《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基于湖北省的研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