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全篇概括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11 14:47:57

5.《草船借箭》 一、主要内容

课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

二、走近作者

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全篇概括,(5)

三、重点生字

字音

寨(zhài)是翘舌音 呐(nà)是鼻音

弩(nǔ)是读三声 丞(chénɡ)是后鼻韵

字形

“曹”字注意上面部分的写法和笔顺。

“遮”字半包围结构,里面“庶”字也是半包围结构。

“插”字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

多音字

调(diào)度——调(tiáo)整

四更(ɡēnɡ)——更(ɡènɡ)加

擂(léi)鼓———打擂(lèi)

四、重点词语

①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②推却:拒绝;推辞。

③迟延:耽搁;拖延。

④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⑤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筹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五、阅读方法

运用梳理情节等方法理解课文(情节图)

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全篇概括,(6)

1.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2.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3.五更十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4.曹操下令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5.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只。

六、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题思路

运用串联六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要找出这些要素,再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要素是这样的:

人物:诸葛亮、周瑜等。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此陷害他。

经过: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 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自叹不如。

串连要素,概括内容: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2.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答题思路

自主设疑并回答问题,进而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特点。

十万支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要在几天之内造出这么多的箭,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既然根本不可能做到,为什么周瑜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通过第1自然段的“心怀妒忌”和第3自然段中周瑜对鲁肃说的话,可以看出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军事,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由此推想出:当周瑜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以为自己得逞了,所以显得很高兴。

这么难的任务,为什么诸葛亮直接答应了下来?结合课文内容,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是胸有成竹的,说明他在立军令状前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葛亮是洞悉了周瑜的心思,所以将计就计,不仅不戳穿周瑜的阴谋,还顺着他的意思立下军令状,过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文中其他语句体现出人物的特点

诸葛亮: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周 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 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 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我以前只知道诸葛亮很有智谋,学习本课后知道了,诸葛亮能够草船借箭成功,还因为他洞察人心,并且知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

我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因为有一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千里走单骑》,由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饰演片中的爸爸。电影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在儿子生命最后时刻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忏悔,走上一段自我心灵的救赎之旅。我想结合《三国演义》中“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情节,思考为什么电影用这个名字。

4.读“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答题思路

阅读原著片段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大胆猜读,大致理解后尝试找到课文对应的段落。

6.景阳冈一、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二、走近作者

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全篇概括,(7)

三、重点生字

字音:肋(lèi)下 晌(shǎnɡ)午

挑(tiǎo)着 没(mò)地(dì)

字形:“榜”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旁”的写法。

“悉”字上下结构,注意上面不要写成“采”。

“截”字笔画多,注意笔顺和左下角“隹”写法。

多音字:绰(chāo)起 —— 绰(chuò)约

呵(ā)呀 —— 呵(hē)斥

血泊(pō) —— 停泊(bó)

四、重点词语

①但凡:凡是;只要是。

②半夜三更:深夜。

③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到伤害。

④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⑤寻思:思索;考虑。

⑥咆哮:怒吼。

五、语言特点

1.有些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区别。

2.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

3.文中所用动词十分丰富,把老虎和武松的动作描写得极为生动。

六、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阅读策略

这是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之一。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影视作品、词语特点、上下文语境等方法,大致猜出词语意思。

2.提炼关键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阅读策略

梳理、筛选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整个故事凝聚在四句话里,中间的细节可以略过。概括出句子后,进一步把句子浓缩为关键词。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答题思路

①梳理武松打虎过程:先是一阵狂风后猛虎骤然出现;然后猛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三次闪过,正要举起“梢棒”打虎,却劈在枯树上,“梢棒”断成两截;接下来,武松赤手空拳,用尽平生气力把猛虎打倒了;最后,武松怕老虎还没死,就用断了的“梢棒”又打了一回。

②抓住细节把打虎经过讲生动。可以加上表示语气、表情和动作词句。

4.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题思路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赞成前者:武松性格豪放,打虎时有勇有谋,从容应对。

赞成后者:武松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自以为是,好面子,太鲁莽,武器折断时情况十分惊险;在打死老虎之后,自己也没什么体力了。

我的评价:

我心中的武松豪爽、倔强、固执;自尊心强、好面子;艺高人胆大;粗中有细,思虑周全:①从“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你休说这话来吓我”等语句中体会到武松的豪爽、倔强、固执。②从“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可以看出武松自尊心很强,面子观念很重。③从“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可以看出他虽有犹豫,但更多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同时还流露出艺高人胆大的自信。④从武松将老虎打倒在地后,“只怕大虫不死, 把棒橛又打了一回”,可见他的小心谨慎。⑤确认老虎已死后,武松发现自己的体力已经耗尽了,这时他想到万一再遇到老虎,肯定难以应付,于是就果断下冈,可见他也有思虑周全的一面。

7.猴王出世一、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的时候,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二、走近作者

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全篇概括,(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