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全国大大小小的寺庙多达七八万座,僧人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备受世人尊崇,允许喝酒吃肉、娶妻生子。我们对日本僧人最初的印象,大概要追溯到儿时动画片中的一休,其实一休是有原型的,原型人物名叫一休宗纯,年少时确实如动画中一样聪明机智,但成年后的一休禅师却与人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他没有端坐高庙,而成了个颇为狂狼、离经叛道的“狂僧”,经历相当传奇。
1471年,日本佛学界传出一件丑闻,78岁的一休禅师疯狂追求一名40岁的盲人艺伎——阿森,为她写诗作赋,不顾世人鄙薄,坚持跟她在一起,并且一直照顾她。一休的私生活向来香艳,这段惊人的桃色新闻更给他带一片骂声,修为高深的禅师被人称为“淫僧”、“老流氓”。但一休根本不在乎,因为他一生所历实在精彩丰富,对人生的顿悟早已超脱世俗。
皇子出身,一叶浮萍一休生于1394年,父亲是南北朝回时的天皇的后小松,他本是堂堂皇子,却早早进入寺庙,做了一生酒肉和尚,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当时日本南北两股势力割裂,皇室权利被架空,幕府掌权。南朝败后受到清算,相传一休母亲出自南朝重臣藤原家,因战败受到波及,被赶出皇宫,一休这个名义上的皇子也因此被送往安国寺。
一休从小聪慧过人,6岁做了侍童,潜心佛法,在安国寺过得如鱼得水,与寺僧、居民相处融洽。幕府的足利义满将军担心南朝人辅佐皇子复辟,将一休视为眼中钉,派人监视、暗*他,但一休机智化解矛盾,与来人相处得十分融洽。由于他安心做起僧人,足利义满对他的戒心也渐渐淡化,对其放任自流。
辗转修行,顿悟生死一休很爱文学,痴迷诗词。12岁时,一休转到宝幢寺学习经学,并且开始培养每天写一首诗的习惯,写出了“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风寐耶寤,一场春梦不分明”的名诗佳句,年纪轻轻就成了有名的诗人,还扶贫助困,很受尊崇。
16岁时,学有所成的一休转而回到京都,进入建仁寺。建仁寺是官府治下的“五山十刹”之一,威望很高,但与朝廷关系千丝万缕,不重清修,而重政治,弄权舞弊之事屡见不鲜,一休对此十分愤慨。1415年,一休失望而去,转而投身谦翁禅师门下,深造经学与和歌。谦翁为一休取名宗纯,教他哲思。谦翁去世,一休内心悲怆,为生死所困,曾投湖寻死,但被人救起,没有死成。
随后,一休到拜大德寺派的华叟为师,随华叟苦修。一休乘舟于湖上冥思,寂静中传来乌鸦的凄厉叫声,和歌的一句歌词猛然涌上他的心头——乌鸦黑暗不鸣声,生前父母诚可恋。一休回顾自己的出生与跌宕经历,豁然开朗,就此顿悟。之后,他到师父华叟跟前,向他阐述自己所感所悟:每个人未出生、未接受才智划分时都一样,来若微尘,去若微尘,这才是一个人的本源。华叟听后十分感叹,认为一休已脱凡俗,彻底顿悟了,1418年,华叟为此赐名“一休”。
摒弃浮华,远离权势这次顿悟后,一休看穿了世间虚华,不羁于世俗常理,以求真溯源为正道,彻底摒弃繁文缛节,也因而显得尤其放浪形骸,成了个和尚中的异类,号为“狂云子”。寺中举办大典,僧众们批裟盘串、宝相庄严齐聚大殿时,一休竟然穿着布衣草鞋落拓而来。华叟惊诧,责问他为何不盛装出席,一休不紧不慢地说:“余独润色一众”。
此举无异于暗讽僧众浮于表象,华叟心下触动,陷入深思。大典过后,各派僧人齐聚,问华叟可选定了继承者。华叟说:“虽云疯狂,但乃赤子”。
后来华叟果真要将法印传给一休,可一休却无心虚名权势,拒辞不受。1428年华叟病故以后,师兄继承衣钵做了掌门,斥资修建华丽殿堂,一休对这种奢华之风十分愤慨,作诗表达简素修行的理念,并且离寺开始云游。
元旦时,京都会按照传统举城欢庆,街道、集市华彩异常。但十四世纪中叶时期,每至元旦就会有一个和尚持人的骷髅头骨在街头游走,这个和尚便是一休。骷髅眼睛中空,即为目出,“目出”日语意为恭贺。但说辞再美也掩不住大家对骷髅的恐惧和厌弃,人们将一休当做疯子,唯恐避之不及,只要他持骷髅出没,便纷纷关店躲避。
原本奢侈享乐的三天在一休的一番捉弄下竟街市打烊,一派平静,这个习惯就这样被长久延续下来。想来一休的本意是告诉人们:浮华只是一时兴起,平淡才是始终。他还写下“正月冥途旅程一里冢,可喜复可贺”的词句,敲打世人生死一线之间,不可得意忘形。
1441年嘉吉之乱时,起义频发,民间生活困苦,一休四下辗转,对战争残酷感触良多。第二年,他逗留于尸陀寺,寺庙被改成了停尸处,一休与曾经的死亡比邻而居,这一次他已超然物外,不受困顿。1467年,应仁之乱肆虐,百姓民不聊生。幕府不思民生,日日欢歌,还强征暴敛修建宫殿,引得民怨载道。一休作诗讽刺道:“请看凶徒大运筹,左右近臣妄悠游,蕙帐画屏歌吹底,众人日夜醉悠悠”。
红尘无归处,放浪做狂僧一休本意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却活成了杜甫式的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可惜僧侣、诗人于乱世不过是平湖中的一叶浮萍,没有拨乱反正之力。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无能为力的一休内心苦闷,过上了柳永式的花丛生活,自号“梦闺”,放浪形骸、酒肉不忌、留恋花丛,以诗词、佛理为伴,彻底成了个“老狂僧”。
1471年遇到盲人艺伎阿森后,一休为其写下大量情诗,火热追求她。这件事被视为僧人们视为耻辱,被批判其为“流氓和尚”。三年后,一休奉天皇之命做了大德寺主持,组织寺庙修缮。1481年,88岁的一休病逝,传奇一生画上句号。
佛法有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一休虽一生不受清规约束,放纵肆意,为世人诟病,但始终承大义,慈悲为怀、度己度人。世界有涯,佛法无边,于混沌中持仁义善念、本心不变,便是本源所在,不偏宗旨,所见既是地狱,也是天堂;所度既是魔鬼,也是诸神。至于穿肠酒肉、无边风月,都是白云苍狗,一点陪衬。
文/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