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3∶17
D.甲一定属于单质
5.【2017·北京】2017 年 5 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
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 生 活 中 , 可 以 利 用 天 然 气 ( 主 要 成 分 是 甲 烷 ) 获 得 热 量 。 甲 烷 燃 烧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K7-5 所示:
①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乙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6.【2017·随州】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
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 K7-6:
(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质量
B.气球质量
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再将气球中的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
平 指 针 向 右 倾 斜 。 小 李 按 规 范 操 作 重 新 实 验 , 得 到 相 同 结 果 。 请 你 帮 他 分 析 原 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只需
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__________。
7.【2017·娄底】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小苏打样品中各
成分的含量做了如下测定:将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已知杂质只含 NaCl)加水全部溶解后,得到 104.4 g 溶液,向该溶液
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K7-7 所示。
试计算:
(1)m 的值为_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求原小苏打样品中 NaHCO3与 NaCl 的质量比。(写出计算
过程,且最后结果须为最简整数比)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C [解析] A 实验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参加,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不能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实验;B
实验红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装置中的玻璃管与外界空气相通,无法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实验盐酸和碳酸钠粉末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反应,无法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B 3.A
4.D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 的质量减少了 8 g,故 X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X的质量为 8 g,
同理可以确定 Z是生成物,生成 Z的质量为 30 g-8 g=22 g;W 是生成物,生成 W 的质量为 25 g-7 g=18 g;由质
量守恒定律可知,Y应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 Y 的质量为 22 g+18 g-8 g=32 g,故 m 的数值为 32+3=35,该反
应的反应物为 X 和 Y,生成物是 Z 和 W。若 W 为水,则 X 或 Y 不一定为酸或碱;若 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无法确定 Z
和 W 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参加反应的 X 与 Y 的质量比为 8 g∶32 g=1∶4。
5.B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3C+4NH3 =====催化剂高温 2N2+3CH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X、Y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3∶4;该反应由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W 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
12+4×100%=7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6.(1)B (2)A (3)D (4)E (5)C
7.(1)0.4
(2)解:设原稀盐酸中 HCl 的质量为 x。
Zn+2HCl===ZnCl2+H2↑
73 2
x 0.4 g
73
2=
x
0.4 gx=14.6 g
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g
133.4 g×100%≈10.9%。
答: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9%。
|能力提升|
1.D [解析] 10 g A 和足量 B 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 8 g C 和 4 g D,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8 g+4 g-10
g=2 g,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为 10 g∶2 g=5∶1。
2.C [解析]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H2SO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排
在氢之后,银不能和硫酸反应;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硝酸钠交换成分后无气
体、水或者沉淀生成,因此二者不能发生反应。
3.A [解析] x 的取值范围应当是 0≤x≤65,假设丙为最终产物,甲+乙+丁→丙,甲完全反应,丁完全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最大为 25 g+15 g+20 g+5 g=65 g,再假设丁为最终产物,丙完全反应,那么
反应后丙的最小质量为 0 g,所以 x 的取值范围应当是 0≤x≤65;由表格可知,甲物质 15 g 完全反应,乙物质反应了
5 g,二者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是 15 g∶5 g=3∶1;当 y≤20 时,说明丁物质为反应物或者为催化剂或者不反应,由
图可知反应后甲、乙物质质量均减少,那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丙反应后的质量会增加,此时该反应是一个化合
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总质量为 15 g+15 g+25 g+20 g=75 g,已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 10 g,甲的质
量为 0 g,那么 x+y=75-10=65。
4.C
5.(1)CH4+2O2=====点燃
CO2+2H2O
(2)①CH4+H2O =====一定条件
CO+3H2
②
[解析] (1)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甲表示的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CH4+
H2O =====一定条件
CO+3H2;图乙表示的是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
及种类不变,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
6.(1)CD
(2)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
(3)0.882.22 g
50 g+2 g-0.88 g×100%
[解析] (1)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就是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同,故实验中要称量反应前后整个装
置的质量。(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鼓起,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可以观察到天平指针向
右倾斜。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2 g,设生成的 CO2的质量为 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 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2 g y x
100
44=
2 g
xx=0.88 g
100
111=
2 g
yy=2.22 g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表示为2.22 g
50 g+2 g-0.88 g×100%。
7.(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 NaHCO3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58.5 44
x y 4.4 g
44
84=4.4 g
xx=8.4 g
44
58.5=
4.4 g
yy=5.85 g
设原溶液中含有的 NaCl 质量为 z,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 104.4 g+100 g-4.4 g=200 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
算公式有:
5.85 g+z
200 g×100%=3% z=0.15 g
原样品中 NaHCO3和 NaCl 的质量比为 8.4 g∶0.15 g=56∶1。
答:原样品中 NaHCO3和 NaCl 的质量比为 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