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的汤圆长什么样,汤圆是从哪里演变来的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24 11:27:22

很久以前的汤圆长什么样,汤圆是从哪里演变来的(1)

网络图片

元宵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之一。而在我从小的记忆里,它被称为正月十五。或许是受家乡的影响,总觉得元宵节过于书面化,正月十五说起来更贴切。

“正月”是阳历的“元月”,“夜”在古代被称为“宵”,正月十五那晚也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字谜是元宵节的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我的家乡是鄂北的编钟之乡随州,也是炎帝神农故里。依稀记得小时候,过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要吃汤圆,样子和味道跟现在的汤圆一样却又不一样。

那个时候的汤圆是要现吃现做的,用的糯米粉是买的成品,还是自家的糯米打磨的,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个时候,妈妈要烧一大锅水,然后在灶台上,放着一个很大的白瓷盆(记忆里很小的时候还没有流行塑料盆),里面盛着糯米粉。妈妈慢慢地往糯米粉里点水,一只手扶着白瓷盆,一只手搅拌糯米粉。于是,原本散落在盆里的糯米粉慢慢地变成絮状,再变成小疙瘩状,最后全部粘连在一起了成团了。随着妈妈不停地揉搓,原本粗糙的面团变成一个光滑的,看起来还有点水嫩,在微弱的灯光下,还有点亮晶晶的光泽。

这时,在一边眼巴巴地观望了半天的我,终于等到了最开心的时刻了。因为我也可以帮忙搓汤圆了,赶紧去洗手,在一边焦急地跃跃欲试。等妈妈把那个大的面团揪出一小块,然后搓成一个小擀面杖粗细的长条,最后再揪成一小截一小截的,这时我就可以动手了。

趁妈妈不注意飞快地抓起一小截,学着妈妈放在左手的手掌心,然后右手轻轻合上去,按压着那小截糯米粉开始慢慢地地打圈搓着。妈妈娴熟地三两下,一个圆鼓鼓的汤圆就成型了,有时候还可以一下子搓成两个。而我经常一开始要搓好半天,不是用力过度把汤圆压瘪了;就是力度太轻,还把那半成品的一小截给搓成了两三半儿,在手心里成了一盘散沙。

搓好的汤圆,在锅里的水开始翻滚吐泡的时间,就可以下锅了。一个个圆鼓鼓的汤圆,被妈妈麻利地放入锅里,就像清早河边那一个个跳入河里的小白鹅。在等待汤圆煮熟的时间里,妈妈会偶尔拿着锅铲轻轻地在锅里搅拌着,同时跟我们玩猜谜语。她说,我们猜,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快乐简单而纯粹。

关于小时候元宵节的谜语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可唯一记忆深刻的就是关于这个汤圆的谜语。“一群鹅,赶下河;先沉底,后漂着。”很多时候能猜中,也是因为出的谜语都是贴近生活的,谜底就在眼前或家里,万一猜不到,就说让我们自己在家里多看看多找找。

汤圆在我们的欢笑声中慢慢地从水里探出了小脑袋,或许它们也想看看我们在干什么吧。这个时候妈妈会拿出几个碗、调羹勺和糖罐,每个碗里加一勺白糖,然后用长勺从翻滚着的汤圆锅里取一点汤依次加入碗里,再用调羹勺慢慢地在碗里搅拌下,好让糖充分融化。看着那一个汤圆漂浮着,膨胀到原来的一倍大的样子,就是煮熟了。一般我们吃几个,妈妈就在加了白糖的碗里盛几个。糯软香甜,至今难忘,可糯米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所以不能贪吃。

窗外月亮挂上树梢,圆圆的泛着清冷白光,宛如一颗大大的汤圆。我们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坐在火炉边,继续猜谜语,夜没有那么长,而此刻的欢乐却被拉得很长很长……

如今,吃上一碗汤圆已经没那么复杂了,而我们一家人早就离开家乡,定居武汉和昆明,天南海北,所以再也回不到小时吃汤圆的那种氛围了。平时超市各种冷冻速食汤圆琳琅满目,无论口味还是色彩,都不像小时候那么单一了。红红绿绿,里面还带有各种不同的馅儿,买回来直接煮好就可以吃了,想吃无馅儿的白汤圆还成了件难事。

可是,我依然最爱的还是无馅的白汤圆。有时候我也会去买超市的袋装糯米粉,然后自己和面做汤圆吃。汤圆还是照着小时候的那样子做,只是口感没小时候的那种了,或许是原材料不一样了,又或许是我怀旧的心理原因,再或许是自己的胃口变化了……

在我心里,正月十五过完,年就过完了。天上的月圆,碗里的汤圆,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寄意了一年美好的愿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