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大概是这样的:斯坦福大学WalterMischel教授给一群4岁左右的小朋友每人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你可以选择吃掉它,也可以选择和它共处一室,坚持15分钟,只要你能坚持15分钟,你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拿到棉花糖很快就忍不住吃了,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忍耐了15分钟,最后得到了两块棉花糖。
此后WalterMischel教授经过追踪研究发现,那些在实验中坚持时间长的孩子,4年之后的学业表现普遍要好于立即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
由于这个实验的研究,很多人对于自控力可以预测成就深信不疑。
不过,先不要急着拿棉花糖给孩子做实验,看看他未来会不会成功。棉花糖实验的结论和实验设计都有争议,对我来说,这个实验另有启发。
在棉花糖实验中WalterMischel教授给发现,那些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并非盯着棉花糖,跟自己的思想作斗争。
他们有的把自己的眼睛用帽子遮挡起来,不看棉花糖,有的开始唱歌转移注意力,有的甚至还开始装睡,总之他们都想出了方法来应对诱惑。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没谁是天生的抵抗诱惑力的“大神”,自控力不是天生的,只不过当情绪上来的时候,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应对冲动。
Walter Mischel教授认为,即使主管孩子自控力的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在我们的引导下,我们还是可以帮助孩子们扭转错误的认知,增加他们的自控力。
以下就是三种增加孩子自控力的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一起践行。
1、假装游戏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认为孩子玩假装游戏,是他们开始理解世界,参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方式,正是在假装游戏中,发生了对创造力非常重要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既然假装游戏即是一个孩子热衷于玩的游戏,又有非常重要正向作用,那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好它,比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增加孩子自控力的策略融入其中。
比如,如果我让我们家的孩子玩“棉花糖实验”实验,我会让她想象,她是爱丽丝梦游记中的爱丽丝,棉花糖是女王派过来诱惑她的,她需要想办法抵抗住诱惑。在这样的假装游戏中,她的自控力是很容易展现并得到提升的。
假装游戏就是让孩子转化视角来增加自己和冲动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他们觉得是别人在面对诱惑,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从诱惑当中抽离,再以一个第三者的心态进入诱惑中,抵抗诱惑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了,很自然地自控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2、画大饼
你一定听过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指雁为羹这些成语,暂且不论这些成语的褒贬与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成语描述的事例对于调动短暂的积极情绪,延迟满足是非常有作用的。
对于小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完全可以将“画大饼”这种策略正向利用,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比如,还是在“棉花糖”实验中,我可以对我们家的孩子说:“你想一下,你现在迫不及待的吃掉棉花糖,你就只能吃一个,可是如果稍微忍耐一下,你就会有两个棉花糖,是不是很划算啊!”
给孩子画大饼可以提升自控力,这可是有研究支持的。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常常使用时间词汇的孩子,比如会说:我“即将”写完作业,或我“稍后”就能出去玩,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孩子之所以自控力低,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弱,分不清楚好处,导致对利弊不敏感,而画大饼这种策略就是帮孩子分析清楚利弊,让他们更加容易想象到好的结果。
3、冷聚焦
所谓冷聚焦就是客观地认识刺激物本身,例如客观地认识“棉花糖”实验中的棉花糖,而不是仅仅去改变孩子的应对方式。
就拿棉花糖来说,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通过小实验、视频资料等让孩子认识到棉花糖是含糖量非常高的物质,吃多了容易长蛀牙、长胖,还会生其他疾病,那么孩子看到的棉花糖,它的诱惑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当然功夫在平时,平时大人就可以增加对孩子的知识普及、思维培养,让他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认知观,如果说前两种更多的是从感性的、情绪层面提高孩子的自控力,那么这一种就是从理性的、认知层面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有情有理,双管齐下,才是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最优法。
当然以上方法在我们成年人身上也同样适用,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选用,用来提高我们在不同情境中的自控力。
当我们感到愤怒,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视角,想一想要是别人,他们会怎么解决这件事情;当我们想放弃计划,我们可以多畅想一下未来,对比一下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权重;当我们受到诱惑,我们可以重新评价一下对事物的认知,从热情绪中抽离,冷静下来。
以上就是提升孩子自控力的三个策略,此外这些策略“老少皆宜”,育儿育已,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询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青云计划月度账号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