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计算专题训练
一.金属置换盐溶液
1.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铜和锌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不含Cu(NO3)2和AgNO3
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Cu和Zn
D.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Zn和Ag
2.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
B.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可能含有Cu(NO3)2
C.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Cu(NO3)2、AgNO3
D.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前所加固体的质量
3.向 AgNO3、Cu(NO3)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3、Mg(NO3)2和 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5.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
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
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6.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t3和t5时,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C.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t2<t<t4
D.t2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 、Cu2 ,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有Zn、Ag
7.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Cu(NO3)2,Zn(NO3)2 B.Cu(NO3)2,Zn(NO3)2
C.Zn(NO3)2 D.AgNO3,Zn(NO3)2
二.图形类信息计算题
8.小明同学利用一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明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部分变质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Ca(OH)2溶液 ②Ba(NO3)2溶液 ③BaCl2溶液,能替代小明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拓展应用]现向烧杯中加入100g这种已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1.1%的CaCl2溶液100g,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C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B点处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写化学式)
(2)求反应结束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
9.某科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向HCl和MgCl2的混合液中匀速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绘制总溶液质量y(纵坐标,单位克)和时间x(横坐标,单位秒)关系如图:
(1)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请分析化学反应过程,比较说明BC段比AB段总溶液质量增加慢的原因.
10.实验室用1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的溶质 。(填化学式)
(2)计算所用的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11.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小亮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将25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7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63.6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象如图),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47g,求:
(1)图象中m= g。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2.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氯气、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2OCl2↑ H2↑ 2NaOH.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得到85.4g溶液,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
(3)原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3.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4.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发生反应。
(2)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5.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50.0g完全溶解于150.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2NaOH=Mg(OH)2↓ 2NaCl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g;
(2)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l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7.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产品中其它物质不与NaOH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
(2)A点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 g。
(3)求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8.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检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硫酸铜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10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10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9.往 64.5 克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 pH 变化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反应。
(2)反应到 c 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1%)
20.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 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 40g 稀盐酸。
(1)a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a、b、c 三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 溶液。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实质是 。
(3)求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 0.01%)
(4)c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21.实验室中有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9.2g,向该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全部溶解得到50g混合溶液,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表示的含义 ,此时溶液的溶质有 。
(2)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两种物质,为测定废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造纸厂排放的废水200g,先向其中加BaCl2溶液至ng后停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请根据图象与数据分析计算:
(1)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BaCl2的质量关系是 (用“>”、“<”或“=”表示);
(3)m值等于 ;
(4)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3.向Ca(OH)2和NaOH混合溶液中缓缓通入CO2气体直到过量,生成的沉淀物质的质量和通入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a(OH)2和过量的CO2发生反应如下:
先 CO2 Ca(OH)2=CaCO3↓ H2O
后 CO2 CaCO3 H2O=Ca(HCO3)2(注:NaOH和过量的CO2反应与Ca(OH)2相似)
(1)求A点时产生沉淀的质量;
(2)B点时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P点时通入CO2质量为 。
三.图表类计算题
24.实验技能训练中,小亮同学向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小亮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实验:他分别取50g废液,并向其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象如下: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50
100
80
产生沉淀的质量/g
0.98
2.94
2.94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 。
(2)废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并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则上图中a的数值为 。
25.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固体21.3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配制成5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0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及图象如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
2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
70
90
a
130
147.8
167.8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a的数值为 ,b的数值为 。
(2)计算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四.表格类计算题
26.一些骗子常用黄铜冒充黄金骗取钱财,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他取一定量的某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分4次加入等质量的同一稀硫酸,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和硫酸的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0
8.7
7.4
7.2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 g;
(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7(填“>”、“=”或“<”);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有解答过程)
27.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40g 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 CaCl2溶液产生沉淀)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
20g
40g
60g
80g
生成沉淀的质量
3g
m
8g
8g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1)m= g
(2)40g 该食用碱与足量 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 g
(3)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 0.1%)
29.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现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合金20g放入烧杯,将2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70
70
70
70
剩余固体质量/g
18.2
16.4
14.6
13.2
(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
(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0.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
物质的质量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m
8.7
8.7
(1)上表中m的数值为 ;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1.为了测定混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20
20
17.8
15.6
13.4
13.4
(1)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请问:
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
在t4至t5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
(2)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3)通过计算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分别取40g混合溶液,依次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观察到实验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其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CaCl2══CaCO3↓ 2NaCl;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与所得沉淀质量关系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m
0
1
2
3
4
4
(1)上表中m的值为 ;
(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
(3)第⑦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33.为了测定混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20
20
17.8
15.6
13.4
13.4
提示: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刚刚开始加热,尚未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1)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2)通过计算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计算专题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铜和锌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不含Cu(NO3)2和AgNO3
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Cu和Zn
D.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Zn和Ag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进行分析。
【解答】解: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铜和锌的混合物,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然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
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不含Cu(NO3)2和AgNO3,故A正确;
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故B正确;
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和Zn,故C错误;
D、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和Zn,故D错误。
故选:A。
2.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
B.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可能含有Cu(NO3)2
C.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Cu(NO3)2、AgNO3
D.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前所加固体的质量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和铜粉,则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还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
A、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正确;
B、滤渣中有铜粉,则硝酸银一定不存在,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可能含有Cu(NO3)2,正确;
C、滤渣中没有铜粉,则铜与硝酸银反应了,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Cu(NO3)2,可能含有AgNO3,错误;
D、反应后置换出来的铜的质量大于镁,置换出来的银的质量大于铜和镁,故得到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前所加固体的质量,正确;
故选:C。
3.向 AgNO3、Cu(NO3)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3、Mg(NO3)2和 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分析】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解答】解:由于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镁>铁>铜>银,把一定量的铁放到AgNO3、Cu(NO2)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铁首先和AgNO3反应,再和CuSO4反应,而不能与Mg(NO3)2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同时也生成了硝酸亚铁,因此在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
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 Fe(NO3)3、Mg(NO3)2和 Cu(NO3)2,故错误;
B、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C、Fe AgNO3=Fe(NO3)2 2Ag
56 216
Fe Cu(NO3)2=Fe(NO3)2 Cu
56 64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都会使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错误;
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故正确。
故选:D。
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分析】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解答】解:A、a点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c点时,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和铜,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不能和银、铜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
C、d点时,铁和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铜和铁3种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
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
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分析】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反应后锌过量,则再和硝酸铜反应;
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 2AgNO3=Zn(NO3)2 2Ag,
65 216
Zn Cu(NO3)2=Zn(NO3)2 Cu,
65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即从开始反应至b点时,是锌和硝酸银反应,b﹣c点时是锌和硝酸铜反应。
【解答】解:A、a点时锌和部分硝酸银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锌、剩余的硝酸银和没有反应的硝酸铜,故错误;
B、b点时锌和硝酸银恰好反应,固体中只有银一种物质,加入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C、b~c段是锌和硝酸铜反应,c点表示锌和硝酸铜恰好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正确;
D、d点表示锌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锌,故错误。
故选:C。
6.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t3和t5时,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C.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t2<t<t4
D.t2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 、Cu2 ,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有Zn、Ag
【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溶液质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 2AgNO3=Zn(NO3)2 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
Zn Cu(NO3)2=Zn(NO3)2 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减小的过程,所以
A、在t1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滴加氯化钠,会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t3时,溶质有硝酸铜、硝酸锌 金属是银、铜、锌,t5时,溶质只有硝酸锌,金属有 银 铜 锌,所以溶质种类不相同,金属单质种类相同,故B错误;
C、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是说明有硝酸铜,但同时是否能说明没有硝酸银了,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0<t<t4,故C错误;
D、t2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 、Cu2 ,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有Ag、Z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能利用活动性判断反应的发生,还要结合坐标分析各段的意义。
7.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Cu(NO3)2,Zn(NO3)2 B.Cu(NO3)2,Zn(NO3)2
C.Zn(NO3)2 D.AgNO3,Zn(NO3)2
【分析】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和盐.把锌粉加到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一定为金属单质,且是锌、铜、银中的一种或几种.又因滤渣能与稀盐酸放出气体,说明滤渣中有活动性处于H前的活泼金属,三种金属中只有锌的活动性处于H之前,即滤渣中含有锌粉,所加的锌粉过量.由于有锌粉剩余,所以溶液中就不会有AgNO3和Cu(NO3)2的存在,即铜、银完全被置换出来.
【解答】解:Zn与AgNO3反应生成Zn(NO3)2和银、与Cu(NO3)2反应生成Zn(NO3)2和铜,锌粉有剩余,AgNO3和Cu(NO3)2溶液被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只含有反应后生成的Zn(NO3)2.
故选C
【点评】题中的“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是个重要现象,这个现象隐藏了“锌粉有剩余”的关键性条件.
8.小明同学利用一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明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部分变质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Ca(OH)2溶液 ②Ba(NO3)2溶液 ③BaCl2溶液,能替代小明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②③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2NaOH CO2═Na2CO3 H2O
[拓展应用]现向烧杯中加入100g这种已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1.1%的CaCl2溶液100g,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C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B点处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NaCl、NaOH和CaCl2 (写化学式)
(2)求反应结束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要证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同时存在,需要除去碳酸钠,但是不能生成氢氧化钠;根据图象提供的数据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实验探究: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含有的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碳酸钠以后的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无色酚酞变红色;
实验反思:(1)①Ca(OH)2溶液能除去碳酸钠,但是生成了氢氧化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了干扰,错误;
②Ba(NO3)2溶液能除去碳酸钠,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没有干扰,正确;
③BaCl2溶液能除去碳酸钠,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没有干扰,正确;
故填:②③;
(2)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的缘故,故填:2NaOH CO2═Na2CO3 H2O;
拓展应用:(1)B点处氯化钙溶液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为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故还含有氢氧化钠,故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故填:NaCl、NaOH和CaCl2;
(2)恰好完全反应消耗氯化钙的质量为:80g×11.1%=8.88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CaCO3↓ 2NaCl
111 100
8.88g x
x=8g
答:反应结束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8g.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变质成分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某科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向HCl和MgCl2的混合液中匀速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绘制总溶液质量y(纵坐标,单位克)和时间x(横坐标,单位秒)关系如图:
(1)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
(2)请分析化学反应过程,比较说明BC段比AB段总溶液质量增加慢的原因.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优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消耗尽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优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消耗尽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C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D点时,表示NaOH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故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2)由于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质量增加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BC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质量增加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故填:由于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质量增加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BC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质量增加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所以BC段比AB段总溶液质量增加慢.
【点评】解题关键是分析清楚反应过程的先后,要知道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反应完了再与氯化镁反应.
10.实验室用1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的溶质 Na2SO4、H2SO4 。(填化学式)
(2)计算所用的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分析】(1)当溶液处于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图中M点pH值小于7,说明硫酸过量,所以溶质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故答案为:Na2SO4、H2SO4。
(2)设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 2NaOH═Na2SO4 2H2O
98 80
x 10g×8%
x=0.98g
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答: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11.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小亮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将25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7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63.6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象如图),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47g,求:
(1)图象中m= 11.6 g。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图象中m=25g 70g 63.6g﹣147g=11.6g。
故填:11.6。
(2)设氯化镁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MgCl2 2NaOH=2NaCl Mg(OH)2↓,
95 117 58
x y 11.6g
==,
x=19g,y=23.4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20%,
答: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12.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氯气、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2OCl2↑ H2↑ 2NaOH.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得到85.4g溶液,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0.4 g。
(2)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16 g。
(3)原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由图可知: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故填:0.4;
(2)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是x,生成氯气的质量为y,氯化钠的质量为z
2NaCl 2H2OCl2↑ H2↑ 2NaOH
117 71 2 80
z y 0.4g x
x=16g;y=14.2g;z=23.4g;
故填:16;
(3)原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3.4%
答:原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3.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3.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 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根据图可以知道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锌的质量和硫酸锌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图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2g。
设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 H2SO4=ZnSO4 H2↑
65 161 2
x y 0.2g
==
x=6.5g
y=16.1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5.1%
答:(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6.5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1%。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4.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硫酸 发生反应。
(2)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溶质的变化可以看出,ab段是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而bc段 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cd为氢氧化钠过量。据此分析和计算。
【解答】解:
(1)根据溶质的变化可以看出,ab段是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所以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硫酸发生反应。
(2)根据图,可以看出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
设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 CuSO4=Na2SO4 Cu(OH)2↓
80 160
8%×100g 100gx
=
x=16%
答:(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硫酸发生反应。
(2)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5.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50.0g完全溶解于150.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2NaOH=Mg(OH)2↓ 2NaCl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5.8 g;
(2)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图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g,进而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化镁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图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g
设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 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MgCl2 2NaOH=Mg(OH)2↓ 2NaCl
95 58 117
x 5.8g y
==
x=9.5g
y=11.7g
MgCl2的质量分数=×100%=19.0%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100%=17.4%
答:(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5.8g;
(2)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19.0%;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7.4%。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6.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l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2.14 g。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废液呈酸性,酸首先要和氢氧化钠反应,当酸反应完后,氯化铁才和氢氧化钠反应。根据沉淀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利用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求出消耗氯化氢的质量;
【解答】解:(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
(2)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72g﹣160g=12g;
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FeCl3 3NaOH═Fe(OH)3↓ 3NaCl;
120 107
x 2.14g
x=2.4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
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20%=32g
HCl NaOH═H2O NaCl;
36.5 40
y 32g
y=29.2g
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100%=29.2%
答案:
(1)2.14。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29.2%;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计算题,首先要从题中整理信息(废液的成分),其次要分析图表,获取信息,最后根据所学知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7.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产品中其它物质不与NaOH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酸碱恰好中和 。
(2)A点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 4 g。
(3)求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溶液的pH值判断反应的情况;
(2)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
【解答】解:(1)图中A点时pH=7,表示溶液呈中性,酸碱恰好中和;
(2)A点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40g×10%=4g;
(3)解:设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质量为x
H2SO4 2NaOH═Na2SO4 2H2O
98 80
x 4g
x=4.9g
答: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质量为4.9g。
故答案为:(1)酸碱恰好中和(或溶液呈中性);(2)4;(3)4.9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8.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检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硫酸铜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10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 9.8 g
(2)10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进行反应,待硫酸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继续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由反应图象中的曲线可得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9.8g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80g;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再计算出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可知,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9.8g;
(2)设10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
CuSO4 2NaOH=Cu(OH)2↓ Na2SO4
160 98
x 9.8g
解得:x=16g
10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1.6%。
故答为:(1)9.8;(2)10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1.6%。
【点评】对反应的图象中曲线进行分析,该曲线的起点表示硫酸被完全反应、折点表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19.往 64.5 克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 pH 变化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稀盐酸 反应。
(2)反应到 c 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1%)
【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a→b段是pH变大的阶段,所以是消耗酸的过程,所以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而c点时盐酸和氯化镁均已经完全反应,根据关系式法求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根据和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求算出生成的沉淀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图可以看出,a→b段是pH变大的阶段,所以是消耗酸的过程,所以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根据钠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NaOH﹣﹣﹣﹣﹣NaCl
40 58.5
20%×150g x
=
x=43.875g
设生成的沉淀氢氧化镁的质量为y
和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
2NaOH MgCl2=Mg(OH)2↓ 2NaCl
80 58
20%×100g y
=
y=14.5g
反应到 c 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1.9%
答:(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稀盐酸反应。
(2)反应到 c 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1.9%。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 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 40g 稀盐酸。
(1)a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NaOH和NaCl ,a、b、c 三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 c 溶液。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水分子 。
(3)求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 0.01%)
(4)c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95% 。
【分析】根据图中的pH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开始为碱性,b点pH=7为恰好完全反应,C点是HCl过量。结合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消耗的25g稀盐酸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
【解答】解:
a 点pH>7,为碱性,此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剩余的NaOH和生成的NaCl,a、b、c 三溶液,只有c点为酸性,而使石蕊试液变红只能是酸性,所以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 c溶液。
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水分子。
设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设c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y
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g×4%=0.8g
NaOH HCl═NaCl H2O﹣
40 36.5 58.5
0.8g 25gx (20g 40g)×y
==
x=2.92%
y=1.95%
故答案为:
(1)NaOH和NaCl; C;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水分子;
(3)2.92%;
(4)1.9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实验室中有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9.2g,向该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全部溶解得到50g混合溶液,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表示的含义 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反应 ,此时溶液的溶质有 氯化钠 。
(2)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1)A点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反应,据此解答;
(2)根据沉淀的质量和方程式计算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分析。
【解答】解:(1)A点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反应,Na2CO3 CaCl2═CaCO3↓ 2NaCl,此时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故填: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反应;氯化钠;
(2)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
Na2CO3 CaCl2═CaCO3↓ 2NaCl
106 111 100 117
x z 5g y
x=5.3g,y=5.85g,z=5.55g
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6%
答: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完全反应的认识,以及应用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正确计算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牢固的知识,再加上认真细心的态度,方可完成。
22.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两种物质,为测定废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造纸厂排放的废水200g,先向其中加BaCl2溶液至ng后停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请根据图象与数据分析计算:
(1)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 2HCl═BaCl2 H2O CO2↑ ;
(2)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BaCl2的质量关系是 a<b<c (用“>”、“<”或“=”表示);
(3)m值等于 4.66 ;
(4)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间的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废水中的碳酸钠与氯化钡能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遇到盐酸会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故填:BaCO3 2HCl═BaCl2 H2O CO2↑;
(2)达到a点加入的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氯化钡的质量为0,继续加入氯化钡达到b点,氯化钡的质量大于a点,到c点时又增加了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故c点氯化钡的质量大于b点,故填:a<b<c;
(3)加入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76g,设碳酸钡的质量为x
BaCO3 2HCl═BaCl2 H2O CO2↑
197 44
x 1.76g
x=7.88g
故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12.54g﹣7.88g=4.66g
故填:4.66;
(4)设废液中硫酸钠质量为y,
BaCl2 Na2SO4═BaSO4↓ 2NaCl
142 233
y 4.66g
y=2.84g;
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42%;
答: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23.向Ca(OH)2和NaOH混合溶液中缓缓通入CO2气体直到过量,生成的沉淀物质的质量和通入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a(OH)2和过量的CO2发生反应如下:
先 CO2 Ca(OH)2=CaCO3↓ H2O
后 CO2 CaCO3 H2O=Ca(HCO3)2(注:NaOH和过量的CO2反应与Ca(OH)2相似)
(1)求A点时产生沉淀的质量;
(2)B点时的溶质是 NaHCO3 (填化学式),P点时通入CO2质量为 8.8g 。
【分析】根据提示的信息和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注意(2)中部需要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只是分析,而P点通入的二氧化碳只需要考虑在6.6g的基础上通入多少的二氧化碳才能使碳酸钙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
【解答】解:
(1)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CO2 Ca(OH)2=CaCO3↓ H2O
44 100
2.2g x
=
x=5g
(2)B点是固体碳酸钙开始和二氧化碳反应,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了,对应的化学式为NaHCO3;
设碳酸钙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需要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O2 CaCO3 H2O=Ca(HCO3)2
44 100
y 5g
=
y=2.2g
所以P点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2.2g=8.8g
答:(1)A点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为5g;
(2)B点时的溶质是 NaHCO3,P点时通入CO2质量为 8.8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4.实验技能训练中,小亮同学向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小亮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实验:他分别取50g废液,并向其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象如下: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50
100
80
产生沉淀的质量/g
0.98
2.94
2.94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 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2)废液中的溶质有 H2SO4、CuSO4 (填化学式),并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则上图中a的数值为 127.06 。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分析对应的恰好完全反应的一组,且分析对应的物质组成,结合给出的沉淀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
(1)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所以对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由于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0.98g沉淀,而加入8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2.94g沉淀,所以应该是在加入35g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时才生成沉淀,前35g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后45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所以溶质为CuSO4、H2SO4。
设 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
CuSO4 2NaOH=Cu(OH)2↓ Na2SO4
160 98
50gx 2.94g
=
x=9.6%
(3)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上面分析可知为第三组,所以上图中a的数值为50g 80g﹣2.94g=127.06
故答案为:(1)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H2SO4、CuSO4;9.6%。
(3)127.06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5.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固体21.3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配制成5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0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及图象如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
2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
70
90
a
130
147.8
167.8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a的数值为 110 ,b的数值为 2.2 。
(2)计算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分析】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加入80g稀盐酸时,稀盐酸恰好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因此a的数值为:50 60=110;
由表中数据可知,b的数值为:150﹣147.8=2.2。
故填:110;2.2。
(2)设固体中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 2HCl═2NaCl H2O CO2↑,
106 44
x 2.2g
=,
x=5.3g,
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1.3g﹣5.3g=16g,
答: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6.一些骗子常用黄铜冒充黄金骗取钱财,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他取一定量的某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分4次加入等质量的同一稀硫酸,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和硫酸的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0
8.7
7.4
7.2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 11.3 g;
(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 7(填“>”、“=”或“<”);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有解答过程)
【分析】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减少固体1.3g,而第四次只减少0.2g,说明第一次也减少了1.3g,而第四次时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据此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
【解答】解: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减少固体1.3g,而第四次只减少0.2g,说明第一次也减少了1.3g,所以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10g 1.3g=11.3g。第四次时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所以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7。
前三次都是20g稀硫酸对应1.3g的锌。
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Zn H2SO4=ZnSO4 H2↑
65 98
1.3g 20gx
=
x=9.8%
答:(1)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11.3g;
(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7;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7.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g,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就是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2)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一~三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3g,说明3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3克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第1次完全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依据题中的数据计算氯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及一步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质量分数为:×100%=83.3%;
(2)由分析可知3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3g碳酸钙完全反应,溶液具有均一性
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 H2O CO2↑
100 73
3g x
x=2.19g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30g盐酸消耗3克碳酸钙,100克盐酸消耗10克碳酸钙,
设10克碳酸钙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二氧化碳质量为z,
CaCO3 2HCl=CaCl2 H2O CO2↑
100 73 111 44
10g y z
y=11.1g,z=4.4g
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0%≈10.5%
故答案为:(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5%。
【点评】把握住记录数据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或变化的规律,这是分析实验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这类题的解题关键。
28.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40g 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 CaCl2溶液产生沉淀)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
20g
40g
60g
80g
生成沉淀的质量
3g
m
8g
8g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1)m= 6 g
(2)40g 该食用碱与足量 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 32 g
(3)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 0.1%)
【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规律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第一次实验没有完全反应,第三、四次实 验反应完全,第二次反应的时候有试剂的用量翻倍,生成的沉淀质量也需要翻倍,并且翻倍 后 m 的值为 6g,并没有超过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沉淀质量 8g,故确定 m 的质量为 6g。当氯 化钙足量的时候,反应充分发生,每次产生的沉淀是固定的 8g,40g 的食用碱就可以产生 32g 的沉淀。该食用碱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单次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相应的碳酸钠质 量,在用碳酸钠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就可以得到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实验数据的规律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第一次实验没有完全反应,第三、四次实 验反应完全,第二次反应的时候有试剂的用量翻倍,生成的沉淀质量也需要翻倍,并且翻倍 后 m 的值为 6g,并没有超过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沉淀质量 8g,故确定 m 的质量为 6g。当氯 化钙足量的时候,反应充分发生,每次产生的沉淀是固定的 8g,40g 的食用碱就可以产生 32g 的沉淀。
设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x
CaCl2 Na2CO3=CaCO3↓ 2NaCl
106 100
10gx 8g
=
x=84.8%
答:(1)m=6g
(2)40g 该食用碱与足量 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 32g
(3)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84.8%。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9.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现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合金20g放入烧杯,将2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70
70
70
70
剩余固体质量/g
18.2
16.4
14.6
13.2
(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
(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铜不和硫酸反应而金属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解答;
(2)根据金属镁的质量求出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即可求出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于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70g 的稀硫酸能反应镁的质量为1.8g,第四次加入的稀硫酸只反应掉镁的质量是14.6g﹣1.34g=1.6g<1.8g。硫酸有剩余,说明了镁全部参加了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所以铜的质量为13.2g,金属镁的质量=20g﹣13.2g=6.8g,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13.2:6.8=33:17;
(2)设与1.8g金属镁反应的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Mg H2SO4═MgSO4 H2↑
24 98
1.8g x
解得:x=7.35g
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5%
答:(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是3:17;(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5%。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综合性强,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0.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
物质的质量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m
8.7
8.7
(1)上表中m的数值为 5.8g ;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沉淀2.9g,因此,第2次加入的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又生成沉淀2.9g;
(2)由氯化镁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氢氧化镁8.7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然后与样品质量相比可得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根据每生成2.9g沉淀会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进而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每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沉淀2.9g,因此,第2次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沉淀的总质量=2.9g×2=5.8g;
设混合物的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与之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
MgCl2 2NaOH═Mg(OH)2↓ 2NaCl
95 80 58
x y 8.7g
x=14.25g y=12g
(2)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100%=71.25%.
(3)由分析可知每生成2.9g氢氧化镁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是25g,所以生成8.7g沉淀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为:25g×=75g,所以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
故答案为:(1)5.8g;(2)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71.25%;(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点评】此题是一道图表数据分析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明白表格中数据的意义,进而判断出反应时的物质的质量情况,该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31.为了测定混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20
20
17.8
15.6
13.4
13.4
(1)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请问:
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刚刚开始加热,尚未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
在t4至t5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石灰石已经完全分解 ;
(2)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6.6g ;
(3)通过计算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刚刚开始加热,尚未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在t4至t5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石灰石已经完全分解;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0g﹣13.4g=6.6g;
(3)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CaO CO2↑
100 44
20gx 6.6g
=
x=75%
答:(1)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刚刚开始加热,尚未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在t4至t5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石灰石已经完全分解;
(2)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6.6g;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3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分别取40g混合溶液,依次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观察到实验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其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CaCl2══CaCO3↓ 2NaCl;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与所得沉淀质量关系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m
0
1
2
3
4
4
(1)上表中m的值为 0 ;
(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
(3)第⑦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碳酸钠和氯化钠或Na2CO3、NaCl 。
【分析】由于加入20g碳酸钠溶液时沉淀是0g,所以加入10g碳酸钠溶液时m=0g。根据最终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而第⑦次实验后碳酸钠溶液过量,据此分析。
【解答】解:
由于加入20g碳酸钠溶液时沉淀是0g,所以加入10g碳酸钠溶液时m=0g
设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 CaCl2=CaCO3↓ 2NaCl
111 100
40gx 4g
=
x=11.1%
第⑦次实验后碳酸钠溶液过量,所以溶质为过量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可以填写化学式为Na2CO3、NaCl。
答:(1)上表中m的值为 0;
(2)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3)第⑦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碳酸钠和氯化钠或者Na2CO3、NaCl。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33.为了测定混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20
20
17.8
15.6
13.4
13.4
提示: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刚刚开始加热,尚未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1)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6.6g 。
(2)通过计算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0g﹣13.4g=6.6g;
(2)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CaO CO2↑
100 44
20gx 6.6g
x=75%
故答案为:(1)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6.6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