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是北朝时的一首鲜卑语民歌,后译作汉语。
其中“敕勒”是一个种族的名字,北齐时居住于朔州一带(在今天的山西北部)。
诗歌的前两句点明了地理位置:
阴山的范围包括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以及河北省北部。
据有些专家考证,敕勒川大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
第三、四句描写了天空的样子:把天空比喻成巨大的帐篷,一下子笼盖住了整个草原。
“穹庐”,指的是用毡布搭成的圆顶帐篷,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蒙古包”。
家长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第四句中“四野”的“野”,在我们上学时念“yǎ”,现在改成了念“yě”。
第五、六句突出描写了蓝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绿油油的草原的一眼望不到边。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处,把镜头从远拉近、从高拉低、从静态到动态,风吹开了草丛,露出了低头吃草的牛和羊。
这句里的“见”读“xiàn”,同“现”,显现的意思。
整首诗勾勒出一幅以雄伟壮丽的大山为背景,在宽阔壮美的草原上放牧的生机盎然的图画。
同时表达出了游牧民族那种彪悍豪迈的情怀。
诗人课本上,这首诗歌只标注了北朝民歌,没有说明作者到底是谁。
因为从古到今虽有不少人考证,但一直没达成一致意见。
有的说是高欢,有的说是斛律金,有的说是斛律金的儿子斛律光,还有说应该算是民间集体创作的。
古诗词相关的有趣故事关于这首民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高欢率兵从晋阳南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但有七万人折在了这场战争中。
返回的路上,有谣言说高欢中箭受伤快不行了。
为了鼓舞军心,他带病设宴,宴席上让斛律金唱《敕勒歌》,自己也跟着唱和,这首歌让将士们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低迷的心情一扫而光。
思维导图,好记忆飞花令,帮孩子积累古诗词佳句今天来学习一些“草”的古诗句吧: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 《 陋室铭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高鼎 《 村居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 《 春望 》
飞花令的学习一个是让孩子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过程,也可以当作亲子游戏。
家有可爱又调皮的小小女孩一名,记录与她斗智斗勇和陪她一起学习成长的的日常生活,分享遇见的好物好书,感悟养育孩子给我的一场自我修行。我是,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