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扬州和南京都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午12点,扬州通草花技艺传承人王蕴玉背着大包小包的“家伙们”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动车,这天,她将要回到自己的母校南京林业大学,将通草花的制作技艺带给学弟学妹们。在她的记忆里,这也是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
下午3点,课程正式开始,来自风景园林系的近60名学生整齐落座,首次面对这么多大朋友讲课的王蕴玉十分紧张,特别是在自己母校老师的面前,但是同学们的热情很快就将她的顾虑打消。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王蕴玉向同学们介绍了通草花的历史、传承现状、制作技巧等,带领同学们各自制作完成了一朵朵小小的通草茉莉花,让大家感到十分新奇。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通草花,觉得它与我们的生活其实很贴近。”参加活动的18级王怡文同学现场制作了两朵小花,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因为此前有课程实践相关的经验,所以做起来竟也得心应手,造型十分逼真。为了让同学们了解通草花染色的过程,王蕴玉还向大家演示了如何为花朵上色。王怡文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花染成了淡淡的紫色,清新淡雅。
因为是第一次给大学生上课,王蕴玉觉得,和小朋友上课明显的不同就是上课的进度明显加快,同学们听课也十分认真。“我这次带了通草的盆景和挂瓶,还带了很多的文创,比如胸针、挂饰之类的,同学们比较喜爱,文创本身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去喜欢通草制作这门艺术。”王怡文看着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小姐姐,也觉得十分具有亲和力,她和几位同学课后还添加了王蕴玉的微信,方便日后交流,“我们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做一朵简单的通草花,说明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得遥远,如果有一家可以DIY通草的店铺,我们会很愿意去的,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王蕴玉则表示,通过和大学生们的交流,让她对于日后在推广通草花制作技艺的道路上有了新的方向,“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非遗,是非遗传承的重要环节。以后我可能需要从更多地从历史、文化方面来讲述通草花故事,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通草花,让他们都能成为通草花的推广者。”
通草花是什么?
用通草(通脱木)制作的花。通草花采用的通草片材料,是将通草的内茎趁湿时取出,截成段,理直晒干,切成纸片状,纹理细软洁白,有可塑性。
经民间艺人艺术加工而成的通草花,质地柔和,色调秀雅 .可与真花媲美。
扬州通草花,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乾隆时辕门桥象生肆中均有制作。
民国时已衰落,品种单调,仅限于头戴花。有凤仙花、双藤莲、春桃、杨柳、七菊、杂耍之类。
1953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首创了通草菊花盆景,开拓了通草花生产新领域。
1956年成立制花工艺合作社后,通草盆景品种有了发展,有牡丹、杜鹃、梅花、腊梅、月季、凌霄、天竹、兰花、山茶、绣球、迎春、枫树等数十种,并开始出口。通草盆景成为人们喜用的室内装饰陈列品。
1958年4月,由倪俊生、杨致祥、钱宏才设计制作的绒、绢、通草三结合的产品《和平颂》,被选送原苏联莫斯科展出。
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钱宏才等设计创作的菊花、杜鹃、天竹、凌霄、腊梅、茶花、牡丹、黄杨等10盆通草盆景被选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
1966年,开始生产通草挂屏。《江山如此多娇》通草挂屏于北京中苏友好大厦展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通草花停止生产。
1972年得到恢复。
1972, 1978年扬州制花厂生产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梅兰松菊》等大型通草挂屏、地屏,先后在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展出。1979年,钱宏才、戴春富为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江苏工艺展览厅设计制作了两件大型通草紫藤花架,获得了广泛赞誉。香港(大公报)记者宛儿、《澳门日报》记者李叶龙为此作了专题报道。《中国经济导报》、《南洋商报》刊登了介绍文章和照片。
1980年起,因通草盆景出口运输体积大,挂屏玻璃易碎,生产能力低等多种原因而逐步停产。扬州发布记者 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