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上班族,某天他正在上网浏览信息,突然手机弹出了一条“某某美女在线跳舞”的广告,“张三”看着上面的美女照片,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悄悄点进去看了看。
一个星期后,“张三”跟平时一样,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他拿起手机一看是个陌生号码,于是抱着是不是打错电话的心态按下了接听按钮。
“张三”接听后传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张三吧,我都是某某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你因为涉嫌某财产金融案件,所以需要你提供你的验证码,银行卡等信息,协助案件调查。”
“张三”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有点犯迷糊,他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和“财产金融案件”有关联,稍微思考了一下,“张三”反应了过来,这就是个诈骗电话!
正当“张三”骂骂咧咧准备挂掉电话的时候,对方不仅准确地说出了“张三”的名字,出生日期,甚至是“张三”家庭住址对方都清清楚楚!
“张三”站在原地愣了愣,他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轨迹,确定不会和任何“财产金融案件”扯上关系,但对方说话的语气不仅非常强硬,并且还知道他的个人信息,所以他就这么轻信了对方,把他的验证码,银行卡等信息说了出去。
短短10分钟后,“张三”就为轻信他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您于某年某月转出100000元!,卡内余额0元”,看到这条短信后,“张三”瞬间慌了神,这是他存了好久才攒下来的棺材本,怎么会就这么被转走了?
于是“张三”打开微信,准备给《小黑知识局》转1块钱,想试试银行卡里的钱,到底有没有被转走。
“张三”用颤抖的双手输入支付密码后,“卡内余额不足”的提示犹如雷击一般,让“张三”的脑子瞬间宕机,他不敢相信自己辛辛苦苦好几年攒下的积蓄,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消失了。
冰水洗了把脸后,“张三”慢慢冷静了下来,他回想起刚刚那通电话,顿时觉得问题百出,
他非常后悔自己怎么能这么轻易地相信对方,并把验证码,银行卡等信息说了出去。
于是“张三”立刻拨打了110,向警察寻求帮助。
三个月后,虽然警方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锁定了嫌疑人,并把“张三”丢失的10000万找了回来,但造成这起事件的起因,还是因为“张三”轻信他人,把验证码、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泄露了出去,所以警方对“张三”科普了一下如何辨别骗子,并让他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个国家反诈骗APP,好好学习一下里面的防诈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