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解决什么问题,三峡工程的缺点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4-04-20 06:19:55

今年4月24日,是**视察三峡工程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的日子。三峡小微陆续推出学习领悟**重要讲话精神的署名文章。今天刊发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陶景良同志的文章。

全文5661

阅读约需10分钟

国之重器——长江三峡工程的五大功能

陶景良

今年4月24日,是**视察三峡工程一周年。他称赞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对三峡工程的高度评价时时鼓舞和鞭策着我们。

三峡工程是开发、治理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当今世界综合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作为国之重器,其重要内涵之一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功能,安全运行16年来得到全面、充分发挥,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已经为共和国的繁荣强盛作出重要贡献,并将持续做出巨大贡献。本文仅对三峡工程的五大功能作简要阐述。

三峡工程解决什么问题,三峡工程的缺点(1)

资料图片 摄影:郑斌

防洪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也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着灿烂的中华文明,养育着我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然而,长江也是一条洪水泛滥、灾害频发的河流。据各类史*载,自公元前185年以来发生大洪水214次,平均每十年一次。1870年的特大洪水,灾情之严重,损失之巨,范围之广,为数百年所罕见。20世纪的1931年大洪水,因灾死亡14.5万人;1935年大洪水,因灾死亡14.2万人;1954年大洪水,百万军民奋战百天,因灾死亡3.3万人,武昌、汉口被洪水围困百日之久,京广铁路一百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大洪水,洪峰次数多,洪峰水位高,持续时间长;800万军民上大堤“严防死守”,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因灾死亡132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660 亿元。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上起湖北省枝城,下至湖南省城陵矶),洪水期已成为“地上悬河”,威胁着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两岸城镇、工矿企业和交通干线的安全,成为我们国家的心腹大患。

三峡工程解决什么问题,三峡工程的缺点(2)

资料图片 摄影:黄正平

从防洪的角度看,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恰位于长江峡谷区的末端,使其能有效扼住上游洪水的“咽喉”,能直接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67%。其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时,拥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其防洪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可有效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遇超过“百年一遇”至“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区和其它分蓄洪区,可避免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发生毁灭性灾害。可使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大为提高,防洪格局和形势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0年7月20日,三峡工程遭遇70000立方米/秒洪峰,经过三峡工程科学调度,滞蓄30000立方米/秒,下泄40000立方米/秒,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安然无恙。2012年7月24日,三峡工程又遭遇71200立方米/秒洪峰,滞蓄28200立方米/秒,下泄43000立方米/秒,再一次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安然无恙,均避免了数百万军民上大堤严防死守。截至2018年汛后,三峡工程对大于或等于5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已累计“削峰滞洪”47次,共滞蓄洪水1459亿立方米。凸显了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二是如遇汉江发生洪水、或者湖南湘资沅澧“四水”发生洪水,三峡工程可实行错峰调度,有利于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2017年7月上旬, 湖南省湘江发生暴雨洪水,长沙、洞庭湖区、武汉水位陡涨。三峡水库入库流量280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削减至8000立方米/秒,使中下游水位显著下降,有效缓解了长沙、武汉等地严峻的防洪压力。

三是每年汛期可有效减少进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改善湖区生态,延长洞庭湖寿命;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可为分蓄洪区内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增加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四是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虽然不能给三峡工程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但其社会效益十分可观。1998年长江中下游大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0亿元,如果能够防御一场类似1998年的大洪水,就等于赚回了75%的三峡工程总投资。

要解决好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在充分发挥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同时,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诸如持续加强堤防巡查和建设,在干支流广大地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在支流上兴建水库,加强分蓄洪区建设和管理,建立防洪基金、实行防洪保险,应用高新技术提高洪水预报准确性和延长预见期等。

发电

三峡水电站由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和电源电站组成,共安装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32台,5万千瓦机组2台,装机总容量225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上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设计年发电量882亿千瓦时。其发电能力巨大,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在我国能源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峡工程的发电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三峡工程解决什么问题,三峡工程的缺点(3)

资料图片 摄影:郭朝阳

一是三峡水电站发出的巨大电力通过三峡输变电工程送往华中、华东和南方电网。直接受益的省市有,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省和上海市等8省1市,共有人口近6亿,惠及全国近半数人口。2003年7月开始发电以来,一直安全稳定运行,有效缓解了上述地区用电紧张局面。2018年创造了全年发电1016亿千瓦时的记录,成为当年全世界发电量最多的水电站。到2018年底,三峡电站已累计发电1.2万亿千瓦时,按照每千瓦时电量产生10元GDP计算,可以支撑受电地区12万亿元GDP,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是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在全国电网互联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促进了“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各区域电网之间可以获得事故备用和负荷备用容量,可充分发挥错峰效益、水电站群补偿调节效益、以及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三是三峡水电站与葛洲坝水电站联合承担电力系统调峰、调频、事故备用任务。实际最大调峰容量达708万千瓦,改善了华中、华东、南方电网调峰容量紧张的局面,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还使电网动态调节性能得到改善,抵御事故冲击能力得到提高。

四是三峡水电站的售电收入是三峡工程的主要经济来源。

航运

长江是沟通我国东、中、西部的交通大动脉,号称“黄金水道”。三峡工程蓄水前,重庆至宜昌的川江,航行条件艰险而复杂,共有109处滩险、34处单向通行航段、12处需卷扬机绞滩“拉纤”才能通行的航段,而且不能夜航,年单向通过能力只有1000万吨,该江段“黄金水道”名不副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运行和垂直升船机试运行后,其航运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三峡工程解决什么问题,三峡工程的缺点(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