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标准有两大指标:年纯收入标准指标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指标。
年纯收入标准指标
我国最新的脱贫年纯收入指标为年人均纯收入2855元,该标准系2015年发布。
2855元的标准是我国目前的最低扶贫标准。各省可根据实际制定高于这个标准的地方扶贫标准。目前有12个省市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一般在4000元左右,高的到了6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我国一共六次制定和发布扶贫标准收入数字,分别是:
198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国家扶贫标准,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
2000年,625元,
2001年,865元,
2010年,1274元,
2011年,2300元,
2015年,2855元。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1.9美元的国际极端贫困标准。
“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指标
两不愁:吃穿不愁
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脱贫程序
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
拟退出贫困户认可
村内公示无异议
发布公告宣布脱贫。
贫困村脱贫标准:
1、贫困村当年度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本村农业人口)要低于2%。
2、贫困村要有村集体产业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3、村里要有通村公路,通邮政快递,通班车,通宽带,通安全饮水,有标准化卫生室和执业医师,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有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 ,广播电视户户通等。
4、确定贫困村的主要依据是: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产粮、农民人均住房面积、未解决饮水困难人口、人均农村用电量、自然村(屯)通公路率、适龄儿童入学率。
医疗卫生条件、广播电视覆盖率、贫困人口数量以及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兼顾石山面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乡)、边境县(市)、库区移民等综合指标。
扩展资料:
贫困村的确定由村民委员会申请,经乡镇、县、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逐级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确定贫困村的主要依据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产粮、农民人均住房面积、未解决饮水困难人口、人均农村用电量、自然村(屯)通公路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条件、广播电视覆盖率、贫困人口数量以及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兼顾石山面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乡)、边境县(市)、库区移民等综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