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影响力并不比中国差,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深刻的影响着日本及其周边国家,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东亚文化的中心。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渗入到了日本的教育。在日本中小学的国语教科书中,历来都有汉文和汉诗,有《论语》、《史记》,有唐诗、宋词。
日本的中学教科书一直有着鲁迅的一席之地。翻阅日本的中学国语课本,外国人的作品寥寥无几。亚洲人中,只有鲁迅一个人气宇轩昂,赫然登堂入室。中学三年的国语课本中,在《超越世代》的栏目下,鲁迅小说《故乡》的日文版被列为首篇,并且居然是全文,不是节选,加上帮助学生理解的插图和注释,占据25页的篇幅。
日本的中学国语教科书很厚,除了正式课文,还包括有相当于中国的中学课外阅读的部分,称作“读书”。鲁迅的作品没有归为“读书”的部分,是正式课文。
在日本看到的热议鲁迅作品在中学教科书的去留,看到日本的教科书对鲁迅文化的重视,颇有感慨。
在日本鲁迅已成为一种象征,鲁迅作品已成为经典,已成为文化,已成为传统的一部分。鲁迅对时事的针砭,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依然不失为警世通言。从鲁迅作品中看到的,不仅仅是黑暗与仇恨,不仅仅是匕首、投枪,还有恨其不争的大爱,还有涓涓流露的赤子之心。
我们看一下日本的中学国语教科书是如何评价鲁迅的:“关注着走向殖民地化的中国,一直呼唤国民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呼唤国民的自立。”日本的教科书编者就是这样告诉给日本的孩子的。
在日本,几乎人人知道鲁迅。这主要是由于鲁迅一直活在战后日本的学校教科书中。他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人,他更是中华之魂!
鲁迅是我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曾经留学日本,那么在日本人眼中鲁迅是什么样的呢?
1902年2月,到达日本横滨,入学东京弘文学院。当时,鲁迅对国民性,民族性等问题非常关心。他在来日本后第二年剪了头发,加入了革命组织光复会。
1904年9月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东北大学)学医,师从藤野严九郎先生。因为鲁迅刚入学又是外国人,藤野先生担心鲁迅听不懂,每周为鲁迅订正笔记,一直持续到鲁迅退学。鲁迅与藤野先生辞别,先生不舍,于是赠鲁迅照片,并附上【惜别】二字。
鲁迅退学是因为在细菌课上看到了一部幻灯片,其中一个画面是一位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被*,围观的中国人高呼【万岁】。中国人对同胞的冷漠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鲁迅在小说《呐喊》中这样写道:" 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1906年,退学后回国,与母亲选定的女子朱安结婚,婚后和弟弟周作人一起,又来到日本,在东京本乡区进行文学创作。
1909年6月,应母亲要求归国,开始了长期与国民政府斗争的生活。他写的很多小说集,比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对人性的刨析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
鲁迅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受欢迎,在日本也很受欢迎。鲁迅的《故乡》被选入日本教科书,人们通过鲁迅的文字了解到当初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民间百态。
而今,在日本仙台还有鲁迅的雕像。这个为了民族大义牺牲自我的男人,一生创作无数,他的作品,受到了来自中国,日本,以及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