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托葫芦言志,志在坚韧不拔。出自《韩愈集》中的《葫芦谣》。
2. 托鸟儿言志,志在自由飞翔。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众芳摇落独喧妍, 万岁千秋托气鸣。”
3. 托竹子言志,志在坚强不屈。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托梅花言志,志在坚守自我。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 托松树言志,志在坚定不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 托河流言志,志在不断前行。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 托云彩言志,志在自由自在。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忽闻春尽强登楼,仍看美人翻故筝。”
8. 托鲤鱼言志,志在不屈不挠。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草色烟光残照里,白鹭沙鸥自古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托风筝言志,志在飞向蓝天。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 托蜜蜂言志,志在勤劳奋斗。出自唐代韩愈的《原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具有浓郁的象征性。一、二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句句又暗示着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