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典型环境的描写苏武留胡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
作者抓住苏武经历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描写,侧面突出人物性格,使苏武这个人物跃然纸上。
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于是在他的周围,有操生*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这类敌方的势力,也有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更有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
这三类对比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苏武不可动摇的信念。
最后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的性格在紧张的环境冲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生动鲜明的细节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写苏武的两次自*,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
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
对比鲜明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但是他们有个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样全方位的对比,更显明了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