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一:存冰
其实我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存冰的方法。古人会建造一种用于存储冰块的地窖(冰窖)。每当冬季河流结冰之时,就会派专门的工人进行取冰并放入密封性较好的地窖之中,以备夏季使用。这样的降温方式,几千年前的周朝就已有使用。《周礼》就有:“祭祀共冰鑑(鉴),宾客共冰。”的记载。
妙招二:古代冰箱
从考古出土的青铜冰鉴来看,中国的古人至少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冰箱”了。所谓冰鉴,其实就是一个双层的青铜容器,内层空腔放置食物、外层空腔放置冰块,盖上盖子封闭之后,通过外层空腔里的冰块融化吸热来给内层空腔里的食物降温。虽没有现而今电冰箱的冰镇效果好,但好歹也能算是“冰箱”了。
妙招三:制冰
聪明的古人还掌握了夏季制冰的技术,这可比西方早了好多好多年。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书》记载:“取沸汤置瓮中, 密以新缣, 沈 (井) 中三日成冰。大概意思就是,取开水密封在罐子中,放入深井中,三日后方可成冰”。
1 古人在夏天过得非常自然和简单,没有现代人的高科技和设备。
2 原因在于,夏季古代没有空调和电扇等电器,为了避暑,他们会利用山间小溪、草庐、竹林等自然资源来制造凉爽的环境。
同时,他们也会少穿衣服、摆脱繁琐的礼仪,放松身心,享受慢生活。
3 从古人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借鉴到一些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比如减少开空调、利用自然资源降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