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殷墟是商朝时期的遗址。
2. 殷墟是商朝时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古代遗址,因其所在地属于殷国境内而得名为“殷墟”。
殷墟中出土了大量反映商朝社会生产、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 殷墟遗址始建于商代中期,距今已有近4千年的历史。
殷墟的发掘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一项重大成就,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
殷墟 - 释义
谓殷纣身死,国都为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7]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