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氢元素的消耗,氦元素的越来越多,氢核聚变速率的下降,上面这个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此时太阳损失后的质量不足以再支撑起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压力,将会导致太阳内核收缩,外壳膨胀。
届时,太阳的温度也会升高,将会高达1亿摄氏度,随后出现标志性事件——氦闪,那么什么是氦闪呢?在恒星演化末期,氢元素已经逐渐“燃烧殆尽”,其内核已经变成了氦核,在高温高压下,氦核再接着聚变,生成碳和氧。
与氢核聚变不同,氦核聚变的过程非常迅速猛烈,释放出的能量也相当大。经过多次氦闪后,太阳的体积也已经膨胀得越来越大,半径将会达到现在半径的250倍,吞没水星、金星,乃至我们的地球。
太阳突然消失后带来的变化。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其实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与平时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换句话来说,几乎没有人能感受到太阳的消失,但这只有短短的8分钟时间,因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算近,太阳光到地球上至少需要8分的时间。
所以当太阳消失后8分钟,地球才会感觉到太阳的消失,陷入一片黑暗。
由于月球不能自己发光,是反射太阳光的,一旦太阳消失后,地球上也将看不到月亮,偶尔只能看见远处的几颗恒星。
时间再久一点,当太阳消失一个小时后,地球的磁场会发生明显变化,比如传统工具指南针的罗盘将相继失灵,候鸟也将找不到回家的方向,而人类世界中的网络通讯也会开始逐渐中断,届时,我们的生活将会陷入一阵恐慌中。
一天之后,太阳还没有升起,地表温度迅速下降,全国各地召开紧急会议,各国*参与会晤,开始研讨如何应对这场紧急危机,顶尖专家也开始研究太阳消失的原因。
当太阳消失过去了一周的时间后,依靠太阳光生存的植物无法再进行大规模的光合作用,不会再制造出来氧气,90%的植物因此灭绝,接着是食草动物,而食肉动物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