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未来我国国民健康将达到怎样的水平?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突破79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都出现大幅度下降,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渐减少。
“像人均预期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等等这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核心指标,是全球公认的用以客观综合衡量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用于反映国民的健康水平,还是体现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0月19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刘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后,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各项工作的推进,我们逐步从既往的“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迈进,各项指标逐渐离2030的目标值越来越近。”
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根据“十四五”目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将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要求,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目标值要达到 79 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
刘珏表示,以人均预期寿命为例,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比2015年的基线水平(76.3岁)提升了接近2岁,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也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情况下,部分国家受到疫情影响,预期寿命出现了缩短。
“再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这些妇幼健康指标为例,我们国家健全的妇幼健康保障体系有力保证了孕产妇死亡率的稳步下降。2021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7.1‰,婴儿死亡率降至5.0‰,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下降到16.1/10万。目前我国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这些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位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也被世卫组织评定为全球十个妇幼健康高绩效国家之一。”刘珏补充。
10月1日,居住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宝贝”们制作的“纸质蛋糕”。新华社图
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曾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没有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人民群众就难以从卫生与健康发展中受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需要以人为本,完善功能,强化合作和联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
“正如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相信达到这些指标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加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也将取得新成效。”刘珏告诉记者,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在2030年,不仅可以活得更久,还可以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