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流星,可能很多人想到的词汇是“浪漫”、“愿望”等等,在无数情侣的心目当中,一起携手共同观赏流星划过夜空,然后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都是一件相当浪漫且美好的事情。从科学角度来讲,流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天文现象,流星本身是一种短时间范围内会发光的小型天体,其之所以在夜空中发光发亮,是因为和大气层摩擦所造成。
但是在古代,流星并未被赋予如此美好的内涵。在古代汉语当中,流星还被叫做贼星、扫把星。很多人认为,见到流星是一件非常晦气的事情,短时间内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甚至严重者会遭到天谴,当然,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古人科学知识有限,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所造成。不过总体来说,在古代,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普遍将流星视为不祥之物,并不盼望流星在天际出现。
一、古代普通民众看到流星的常见反应概括来说,流星分为两大常见类型,一种是偶现流星,另一种是流星雨。在我国古代,偶现流星就是民众经常提及的单独出现的流星,还拥有飞星、星陨等学名,在民间,还被称为扫把星。诸多天文学、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当中,都有关于流星的记录,在早期文献当中,流星雨被记录为流星雨。
《左传》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在历史上,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次数总体来说达到一百八十多次,其中,出现最多的流星雨为天琴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和狮子座流星雨。当然,在古代,普通民众还无法分辨流星和彗星,总会将两者混淆。不过总体来说,民众对流星好感度极低,认为其出现将带来厄运。若是流星降落在大地上之后,还未完全燃烧殆尽,变成陨星,则被认为大凶之兆。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体系还不健全,存在诸多局限性所致。
二、古代帝王将相对于流星的看法在我国古代,诸多帝王将相对流星不祥这一观点极为认同,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流星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某种不祥的警示,意味着上天认为统治者或者其身边人某些事情处理不当。在唐代,唐太宗统治时期,全国各地曾经接连出现过多次流星天象,而流星的频繁出现,也使得唐太宗倍感不安。此时,负责天象观测的官员告诉唐太宗,在秦代,宋景公统治时期,也遭遇过类似情况,而之后,宋景公不断反思自己,彻底改掉了骄奢淫逸的陋习,至此之后,流星现象也便不再出现。而唐太宗听闻此言,却认为自己本身并不存在骄奢淫逸的陋习,但是上天竟然给出如此明显的警示,那便代表自己在其它方面避让人存在问题。他反复思考总结,认为自己在年轻时代和秦始皇、隋炀帝等帝王一样,有好大喜功的倾向,喜欢不断征战四方,在他看来,自己此方面需要改正,并且也开始身体力行落实。
在北宋时期,王安石一直以来都极力主张变法,但是在其实施此政策的过程当中,却不断遇到朝堂其他大臣的阻碍,很多人都认为变法并没有必要,不应该继续进行。不过在当时,宋神宗对于王安石非常支持,在变法一事上,王安石也始终态度坚定,很多人想阻止却无从下手。然而,就在其一鼓作气打算加大力度变法的过程当中,流星天象出现,很多守旧派势力便以此为借口劝阻宋神宗不要继续支持王安石,认为再进行下去是和上天作对。但王安石对于此说辞却是不屑一顾,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只有变法方能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结语虽然古代的天文研究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对流星等天文现象的认知还不够成熟,但是古代天文研究者却通过对于天空的不断研究及探索,掌握了诸多星体的运行规律和法则,以及这些法则和四季交替、气候、环境变化的关联,对之后天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