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月经布带,七八十年代月经布带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19 11:14:36

前言

生理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围绕着女性群体的巨大困扰,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女性同胞们都会血条狂掉,还会伴随着腹痛、畏寒、失眠、食欲减退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可以说是女孩子们每月最虚弱的时期了。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面对这位来势汹汹的"大姨妈",我们还能用卫生棉、黑糖、暖宫贴这些辅助用品进行抵抗,但回溯千百年,那些生活在古代的女子又是如何应对这每月几天的尴尬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古代女生的"应急小妙招"吧!

一、"月经"的由来

母系社会时,女人们每日都要在洞穴中劳作整理,而男人则要在明亮的月夜晚进行狩猎活动,交配行为也大都发生在月黑风高的夜里。久而久之,女性的生理期开始慢慢调整,每当月亮格外明亮而男人又外出打猎时,经期就随之到来,人们便将这种情况与月亮牵连起来,称作是每月一次的"月经"。

月经在古代又被称为月事、葵水、月信、月水等,每个时代的叫法都各有不同,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曾记载过:

"月经、天葵、红铅。时珍曰: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规也。"

古代月经布带,七八十年代月经布带(1)

现代女性常说的"大姨妈"其实也是古时就有的称谓。

据说这个称呼来源于汉朝,当时民间有位女子父母双亡,从小就和姨妈相依为命。长大之后,女子经常会带着心仪的男子躲在姨妈家约会,但时不时地会被姨妈打断。时间长了,女子每次听到脚步声就会抱怨一句"姨妈来了",代表好事又被破坏了。

等到成亲当日,女子突发月事,脸皮薄的她不好意思与丈夫明说,就低语一句"姨妈来了",丈夫顿时心领神会,洞房事宜也就暂时搁置。

自此之后,"姨妈"这个称呼便流传开来,在封建礼教严明的古代,女子每当到了每月的生理期不好走动,也不好意思开口,就对外宣称"姨妈来了",前来找寻的客人也就懂了言外之意,避免了言语间的尴尬。

二、卫生巾的演变

远古时期,社会的道德准则尚且处于朦胧状态,先民们都生活在"自由奔放"的大环境里,身上也只有草裙兽皮等略作遮挡,大家都跟随着生理本能行事。这时候的女性对待生理问题的态度与对待正常排泄是一样的,等到淤血排净后随意擦拭一番便算是完了。

到了奴隶时代,伦理纲常对女性的约束日渐加深,女孩子们到了生理觉醒的年纪也不好将身体上的不适宣之于口,况且农耕时代,家家户户都需要贡献劳动力,即便女子尚且处于生理疼痛的时期,依旧免不了下田干活。

古代月经布带,七八十年代月经布带(2)

为了避免污血弄脏衣物,女性们在劳作的时候就会随身携带一捧草木灰,感觉血要流下来的时候,就从口袋里抓出一把草木灰塞进下身,草草一擦便算了事了,所以那时候女性到了生理期出血的时候又被称作"你要吃灰啦"。

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简单快速,但人在某些方面仍然是个脆弱的物种,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女性,这样的处理结果直接造成了大批妇科病的出现,医疗贫瘠的时代,无数的女性都死于此番操作。

到了封建时代,随着纺织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古代女性开始利用布条做起了可以遮挡污血的"月经带"

别看古人封建闭塞,在"月经带"种类的发明创造上,古人可一点都不逊于现代的卫生棉款式,从长度和功能性方面来说,月经带可以大致分为四类。

这种一般是贫民阶级女性们的标配,她们会把草木灰经过高温消毒后,塞进布条的缝隙间,棉条前后四角共有四根带子,将带子系于腰间,一条简单的月事带便算做好了。

但是这种月事带细窄短小,还容易侧漏,对于经常要劳作的女性来说是十分不便的。

古代月经布带,七八十年代月经布带(3)

适用于小有钱财的地主阶级。这种月事带就像是缩小版的围兜,也类似于现代的三角裤造型,骑马布的用材舍得,相比于一般的月事带棉布的用量更多,包裹的范围更大,而且骑马布中间的填充物是棉花这种吸水功能强大的材料,实用性更强,款式上也更为精美。

古代月经布带,七八十年代月经布带(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