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宠爱较多的是一些庶妃,其中以汉妃居多,这些妃子没有强大的母家背景,生下的皇子年龄偏小,大多数没有参与夺嫡斗争,因而得到善终。正是因为这些年幼皇子的母亲地位不高,所以他们的封爵普遍较低。不过,有一位皇子却被雍正封为亲王,是唯一一位封亲王的康熙年幼皇子,他就是和硕諴亲王胤秘,这位皇子的生母是穆嫔。
1、民籍汉妃首先说一下汉妃的概念,有些读者习惯将民族成分是汉族的妃子认定为汉妃,这是不确切的,比如说令妃,从民族成分上来讲属于汉族,但由于她的母族早在清朝初年便成为包衣,因此,他们一家不再是汉人,而是旗人,因此,严格来讲,令妃并不属于汉妃。
哪些才属于汉妃呢?
有一些妃子既是汉族人,又来自民间,入宫之前她们属于民籍,不在旗,这样才属于汉人。按理来讲,这些汉人是没有资格参加选秀的,因此,她们只能通过非正常途径入宫,比如说由外地官员进献给朝廷。
这些不在旗的汉女入了宫,就是我们所说的汉妃,当然,因皇帝对她们宠爱程度不同,她们所受到的待遇也不同。有些汉妃比较得宠,皇帝就会破例让她们母家入旗,比如说乾隆朝的纯惠皇贵妃、庆恭皇贵妃等,而康熙晚间受到宠幸的那些汉妃,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她们母家大多数都没有入旗的待遇。
别小看了这个入旗,相当于朝廷给了编制,是要按时领取朝廷俸禄的。
穆嫔便是一名来自江苏苏州的民籍汉女,她姓陈氏,父亲名叫陈岐山,没有担任任何官职,像这种情况是没有资格参加选秀的,因此,陈氏应该是江南官员向朝廷进献的美女。
2、康熙晚年宠妃穆嫔陈氏的生年,史料没有记载,从其受宠以及生育的时间来看,她入宫的时间应该在康熙五十年之后了。
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庶妃陈氏为63岁的康熙生下一个阿哥,这是康熙第34个儿子,序齿为皇二十四子,取名为胤秘。
能够在60多岁的高龄再添皇子,康熙别提有多高兴了,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康熙对陈氏依然宠爱,这使得陈氏在两年后又生下一名皇子,这就是康熙最后一个儿子,取名为胤禐。不过,这位小阿哥出生当天便夭折了,因此,胤秘便成了康熙最小的儿子。
能够为65岁的康熙连生两个儿子,可见,陈氏在康熙生命的最后阶段,是最得宠的一个。康熙到了晚年,已经为众皇子之间的争斗弄得心力交瘁,或许在这些没有背景的汉妃身上,康熙心里才会安和一些,一直到康熙六十年的夏天,康熙仍然带着陈氏母子到热河避暑。
3、连续获封的母子雍正继位后,对康熙那些曾经生育皇子而没有获得册封的妃子进行了尊封,陈氏因此被封为皇考白贵人。不过,这位在康熙晚年颇受皇宠的汉妃,身体却一直不太好,在雍正五年就去世了。
陈氏所生的儿子胤秘是康熙最小的儿子,比乾隆还要小五岁,雍正继位时,这个弟弟才只有六岁,因是自己的幼弟,所以雍正待这个弟弟非常要好,在胤秘15岁那一年,雍正百年派他去太庙行礼。
雍正十一年,雍正册封了三位亲王,两个是自己的儿子,分别为宝亲王弘历与和亲王弘昼,另一个便是幼弟胤秘,雍正下旨将这个弟弟册封为和硕諴亲王:
“朕幼弟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之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朕心喜悦,著封亲王。”
乾隆继位后,对这个比自己年龄还小的皇叔也非常敬重,对胤秘进行册封,分旗赐第。此外,乾隆还选派了两名翰林院的官员做胤秘的师傅,用心教导,从严劝诫,还将胤秘的母亲陈氏追封为皇祖穆嫔。
此后,胤秘在乾隆八年与弘昼在皇帝吃肉还没完毕就放下筷子默坐,因此而遭到乾隆训斥,但总的来看,乾隆待这个皇叔还是很不错的,先是让他担任镶白旗蒙古都统,然后又担任正白旗满洲都统,甚至还在乾隆二十八年开始署理宗人府事务。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日,胤秘病逝于府邸,谥号为“恪”,享年56岁。
子辰说:穆嫔是康熙晚年最得宠,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汉妃,她三年内为康熙生下两个幼子,足以说明一切。
以穆嫔为代表的汉妃,虽然名位不高,但却身处权力斗争之外,反而能够受到雍正和乾隆两代皇帝的厚待,与康熙早年宠爱的惠妃、宜妃、荣妃相比,这些汉妃的结局要好太多了。不但能够受到新帝的尊封,儿子也能够得到善终,甚至还能享一世荣华,这难道还不圆满吗?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雍正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