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家谱关系图,铁木真后裔都在什么地方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03 19:32:44

三宝镇联和村位于三宝场镇北面,西与将军乡杨场村、南与将军乡新安村接壤,东以三宝社区相邻,北隔青衣江与金沙村相望,距三宝场镇2公里。解放前夕,为三宝联保五保,解放初改名和平村,1960年—1970年代更名五星大队,1980年代改名联和村。2005年3月,撤乡并镇,并组合村中,魏河村并入联和村,仍称“联和村”,幅员面积4.29平方公里,辖8个组, 779户2961人。联和村大部分社组位于坝区,主要经济来源为种养殖业。

铁木真家谱关系图,铁木真后裔都在什么地方(1)

在联和村二组,与村公所相邻之处,有一座木质穿斗构架结构,布局为四合院的祠堂,祠堂正厅悬挂黑底金字匾,上书“余氏宗祠”,即余家祠堂。匾下张贴着*、*、刘少奇、朱德和*的画像,五人画像下面供奉着一个身着盔甲战袍,颔下留有一撮胡子的方脸男子,器宇轩昂、可以说是威风八面,据余家族人介绍,此人为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之孙南平王铁木健,封地为宁河南江北行省,即今河南、湖北及安徽、江苏两省北部。也就是说,铁木见是铁木真的第三世孙。画像前,设置有香案,香案正中有香炉,香炉中插有燃剩的香签,香案上还供着水果。香案西边,还有几把香烛。祠堂正厅房梁上有一行用毛笔书写的大字:大清光绪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立,四房人等公修,经理兼修春寿,木工王全盛、毛大兴。据此记录,该祠堂落成距今128年。

铁木真家谱关系图,铁木真后裔都在什么地方(2)

据余家族人余文月(男,1936年出生,退休教师)2015年4月丈量,该祠堂占地面积484平方米,其中正厅120平方米,厅房110平方米,耳房132平方米。祠堂所有的承力柱子均为楠木,直径约40厘米,经120多年的风雨,叩打如同打在坚硬的水泥柱上,声音沉闷。房屋的挑梁上有简单的雕刻。每间耳房的墙壁,下部为木质,上部为方格框,框中用竹编望笆,望笆上用稻草和泥抹平,上刷石灰,石灰面上绘彩色图画,图画多为人物活动画面,有少量的花卉的图案。经年累月,部分画面因望笆上泥面脱落,残缺不全,现存画面仍有十来幅。画面上的人物服饰及生活活动场面,不与本地人相同,与正厅香案前的铁木真像特别相像,据余文月老先生介绍,这是余家先人的故事和部分生活画面。

铁木真家谱关系图,铁木真后裔都在什么地方(3)

那么,铁木真、铁木健与余家有什么关系呢?余文月拿出了《余氏家谱》。在《余氏家谱》扉篇上,有余氏家族的前几代祖先的画像,分别是:一代祖:元太祖铁木真,二代祖:元睿宗托雷,四代祖:元太子真金,五代祖:南平王铁木健。第一篇记载:本是元朝帝王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阳岸上携分手,凤锦桥头插柳桠。余姓原无三两姓,一家分着万千家。十人誓后归何处,如梦云游浪春砂。这首诗歌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里的余氏家族是元朝帝王后代,因红巾农民起义导致朝代更迭,无奈之下进入四川,为何改为余姓。笔者在参加《洪雅县志》(1993—2004年)编纂中,和原文管所所长李振华对县内的雕刻艺术实地采访,在余坪镇璧山村二组余家祥家看到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二十九日立的余氏宗谱碑,碑文解释了铁改余的经历及过程。碑文如下:

太祖元朝本姓铁,是朝中宰相,身后一世九子一婿十进士:加封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只因红巾反乱,红巾赶散入西涯。泸阳岸上分宗首,凤锦桥边插柳桠,十人对天齐盟誓,鱼在桥下水中行。十人一见鱼为姓,后代儿孙记不差。十人十马归何处。二太祖洪邑落业,置买田地百余亩、买街基二处、坟地五处,后一世祖三人各居,二世祖五人分支,三世祖二人分支,四世祖五人各处分支,五世祖一人入赘卢门,三代归宗。六世祖三人分支:一处栀子坪、一处卢大湾,一处干坝子。七世祖四人同居。三祖康熙三十六年入赘金门。八世祖三人分居。九世祖一人十代归宗永远为序。天运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十月二十九日立碑大吉。

铁木真家谱关系图,铁木真后裔都在什么地方(4)

综合两处信息,铁木健为铁木真后代,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重臣之后。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政权时,铁木健率九子一婿及余部抵抗,无力缆狂澜。铁木健死后,十人在安徽庐州决定隐姓埋名逃亡,十人在凤锦桥分别时,因河中有鱼,又为元朝余部,鱼余谐音,改姓为余。铁木健第二子铁秀二,改名余真,入四川后,住洪雅、峨眉、乐山、嘉阳县一带。居住在洪雅的余姓是如何发展的呢?在余氏宗祠左右耳房堤院墙下各保存着一块墓碑,左侧墓碑的主人叫余文高,碑立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右侧墓碑的主人叫余相成,立于同治八年(1869年)。如果乾隆五十五年立的碑是余氏家族在联和村的第一代祖宗的话,根据洪雅墓地修建习俗,余氏家族在联和村居住的时间,至少往前推40到50年,甚至更久。根据《余氏家谱》记载,余氏家族在洪雅扎根时间为1373年。

铁木真家谱关系图,铁木真后裔都在什么地方(5)

余文月先生介绍,解放前后,联和村二组、三组一带,大部分人家为余氏族人,到1950年左右,才有其他姓氏的居民迁入,余氏族人因为经济发展需要或婚姻等方面的原因,外出不少。但据不完全统计,联和村仍有余氏族人150余人,面貌仍遗留蒙古族人特征。

联和村主任龚绍国在谈到如何运用余氏宗祠文化说,打算打造皇家后裔宗祠文化,整合周边村社旅游资源,融合周边规模现代农业,推进旅游发展。

(作者:陈春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