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有一座项羽墓,以及一座已有数千年历史的霸王祠。而在安徽、湖北、江西和山东多地,还有不少据说是项羽归处的"霸王坟"。
那么,《史记》所载的"乌江自刎"和"身死东城"到底哪一个是项羽的结局?他的坟冢也真因当初他被肢解而散落各地?
"乌江自刎"与"身死东城"并不冲突我们都熟悉霸王乌江自刎一事。但司马迁在《史记》中,却一前一后地留下了项羽"乌江自刎"和"身死东城"两个说法。数千年来,司马迁的这两处记载引起过一些注意,但因为项羽自刎于乌江一事早已深入人心,所以"身死东城"这一说法始终未能进入大众视野。
但2007年,知名史学家冯其庸先生发表的《项羽不死于乌江考》,引起了持续近三年的全国性的学术大讨论。
"乌江自刎"的发生地点自然是在乌江镇,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和县乌江镇。而"身死东城"的"东城",在冯其庸先生等人的理解中是如今的安徽省定远县,且位于和县西北。
虽然如今这看起来是两个县,还相距百来公里。但根据《通典》、《太平寰宇记》和《汉书补注·地理志上》等多本古籍,汉代的乌江(即"乌江亭"),本就属于"东城",或者就是东城。所以"乌江自刎"和"身死东城",这两个本身就并不矛盾。
且对于"身死东城",一些学者还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司马迁是在《史记·项羽本纪》的正文记载"乌江自刎"的。而"身死东城",出现在最后的"太史公曰"部分。且这句话完整的表述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如此,这句评论是应该结合前文司马迁所载的项羽"东城快战"一事来理解的。在"东城快战"发生前,陷入绝境的项羽还自负地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所以司马迁说项羽是"身死东城",其实应当是在说在被困于东城时,项羽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末路,成了再也无法翻盘搏未来的人。
是故对于"乌江自刎"和"身死东城",我们可以既把他们理解为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前者是在强调项羽的肉体毁灭,后者是在强调项羽的精神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