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范蠡是文财神,他当年辅佐勾践成功之后,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命运,远离朝廷,当了逍遥自在的陶朱公。他做生意的手法出神入化,不仅能挣钱,而且敢花钱。三次成巨富后又散尽家财。这种知进退、淡名利的精神为儒商所称道,所以世人以供奉他为荣。而管仲同样是经商奇才,生意人对他的态度却非常奇妙。
范蠡的生意和管仲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因为管仲做的都是大生意。他辅佐齐桓公期间,对商人提供非常优良的环境,让各国商人都愿意到齐国来贸易,由此发展国家的经济。齐国最主要的产业就是盐业。管仲牢牢的把这一市场抓到国家手中,他一不许百姓任意采盐,二不许商人私自买盐,这就控制住了盐的价格。商人只能通过齐国官方得到制好的盐,再卖到其他地方。经过这样的运作,齐国的经济水平大大提高,商人也有利可图,赚的盆满钵满。按理说商人应该非常崇拜管仲,但其实并不然。
原来管仲以前没当官的时候做过生意,还是和他的好朋友鲍叔牙一起合作。最初投入的时候,鲍叔牙是出大部分钱的,结果在经营过程中,鲍叔牙是尽心尽力,管仲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可是在分成时他却厚着脸皮要大头,虽然鲍叔牙宽厚,总是为他找借口,但这也不是常事。所以不久生意就黄了。试想对于管仲这样行径,生意人都会避之不及。
另外一点还因为管仲经营青楼,通俗一点就是做皮肉生意,而且是公开的,受官府保护的。管仲开青楼有几个目的,一是当时齐桓公好色,他是为君主做个掩盖,二是增加国家的收入,让那样被俘虏的女子或者犯罪者的家眷能通过这样的形式,避免流落街头的同时,为国家还做了贡献。三是把青楼做为暗桩,为国家获得情报,为君主网罗人才。虽然当时青楼的设立的确让齐国变成强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行业为人所鄙视,成了不入流的行业。
最重要一点是表面上管仲对商人十分客气,但他真正的施政方针还是重农抑商,士农工商的观点就是管仲提出来的,把读书人排在第一等人,把有土地的农民排在第二等,把有技术的手艺人排在第三等,而把辛辛苦苦做生意、四处奔波的生意人排在末等,以致生意人在以后几千年内即使有滔天财富,地位也不高。生意人怎么会喜欢管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