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相互征伐是战国时期的常态
四、周朝由盛转衰背后的原因我们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朝的覆灭不是偶然因素导致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造成周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制度层面上,分封制是“罪魁祸首”
周朝采取分封制治理天下,即将土地分封给王室宗亲和开国功臣,让其建立诸侯国,各受封的诸侯国有向周天子履行朝觐、纳贡、随同作战等义务。周朝是各诸侯国的共同宗主国,而周天子则是节制四方的天下共主。这种政治体制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具有很多优点,因为单纯依靠周天子的实力,统治辽阔而广袤的疆域是鞭长莫及的,而由分封的诸侯代理天子治理则使之变成了可能。
除此之外,分封同周朝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宗亲以及有功劳的功臣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为王朝统治提供保障,一旦受到外敌入侵和时局动荡,天子号令一出,各诸侯国有义务前来拱卫京师、保护天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封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不过分封制有其致命的弊端,就是随着诸侯国君一代代的世袭以及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诸侯国对周天子的忠诚度也会渐渐降低。由于分封制在制度设计上缺乏对诸侯国的节制手段,造成在周朝王室控制力逐渐下降之时,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维持对各诸侯国的管控和节制,周天子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不听号令的情况却无可奈何,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
分封制是把“双刃剑”
02 思想层面上,百家争鸣“难责其咎”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之一,各种思想在这个时期交流碰撞,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数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著作4324篇。《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在这浩如烟海的诸多思想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就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纵横家、兵家等众多流派。而儒生和有志之士则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力图通过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治国之道来实现自己的志向。这种井喷式的思想碰撞为后世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后人受益无穷,但对于周朝的统治来说则意味着动荡和分裂。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03 历史发展层面上,大一统是大势所趋
在历史的浩浩洪流面前,任何事物都是渺小的。分封制作为先秦时期诞生的政治体制,在经过了周朝近800年的涤荡后,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在之后的西汉初年及西晋初年还有反复,但已经无法阻挡大一统思想成为主流的历史趋势。历史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点,想要建立强大而稳固的中央王朝,没有集中的政治体制和统一的思想体系是行不通的。周朝正是处于历史趋势的转折点上,它伴随着分封制的成熟而发展壮大,也伴随着大一统的兴起而走向衰落。
历史发展大趋势是任何事物无法阻挡的
我们回顾周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可以发现,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轮回。在这个轮回中,虽然有制度因素、思想因素、个人因素对历史进程施加的客观影响,但其背后的根本推动力却是历史大趋势。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因为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既是自然规律也是历史发展规律……
本文由“大瀚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