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凯迪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中华文明是从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直至夏商周等一条连贯的文明序列,这是我们文明源远流长的最佳作证。然而,在清末民国时代,曾经有一股所谓的“中华文明西来说”热潮占据了我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高地,大量知识分子认同了中国文明的西来学说,成为了当时中国学术圈的有趣话题。
01.来自巴比伦的民族
1894年,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在其题为《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的著作中,撰述了一个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故事:公元前2282年,两河流域的国王Nakhunte率领巴克族从迦勒底亚(两河流域一带)出发,翻越昆仑山,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征伐,传播文明,最终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
Nakhunte又作NaiHwangti,巴克族为“百姓” (Bak Sing)转音。被中国史书奉为文明始祖和帝王谱系之源的黄帝就是来自巴比伦的这些远征者,而中国人(汉人)的祖先自然也就是巴比伦人。这一套理论这就是所谓中国文明源于巴比伦的“西来说”
图/空中花园
02.考古文化带来的疑惑
上世纪20年代随着仰韶文化遗址的挖掘和相关研究的开展,“西来说”在考古学界重新成为一个话题。拉克伯里曾经指出,《周易》里可以见到Aryan语(雅利安语)的词汇,中国的占星术和迦勒底亚的占星术、妖术相仿,在中国可以找到波斯、埃及、印度和巴比伦的神话痕迹。
丹麦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器图案中,发现了很多奇特的网状纹、眼状纹等纹饰,这种纹饰与甘肃陕西一带的马家窑文化十分相似,并与同时期中亚地区出土的彩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类似的文化谱系传递过程让安特生等西方学者在彩陶文化西来的基础上继而认可了所谓的“中华文明西来说”。
图/仰韶彩陶
03.东洋的思考
公元20世纪初,日本的著名中国古代史学家白鸟库吉(1865- 1942)是与内藤湖南齐名的大家。他提出尧、舜、禹乃是“传说”,各司“天”、“地”、“人”,来源于“三才”。
1912年2月,白鸟在东洋协会发表题为“《尚书》的高等批评”的演讲,透露了尧舜禹源于三才思想这一观点的依据,声称天地人三才、阴阳、二十八宿、五星、五行等皆出于西亚之迦勒底亚和伊朗及南亚之印度。
以此来看,中国先秦时代的古代历史则皆不可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端乃是一种东西文明的产物。在《支那文明史》一书中,白鸟认为是来自巴比伦的汉族民众占据黄河流域之后赶走了最原始的苗族部落,而伏羲是从大洪水中逃生的诺亚(Noah)长子瑟姆(Sere)的子孙,来到中国河南开封一带。从他开始,中国进入了文明建构的黄金时代。
图/白鸟库吉
民国时期,中华文明西来说一度占据了很多刊物的版面,很多高层知识分子甚至北洋政府都认同了这种说法。1915年, 中国推出新国歌名叫《中华雄踞天地间》,歌词很短:“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华胄西来昆仑巅的说法便是这种说法的直接体现。
西方学者对于中华文明西来的观点与古代西方对东方基督教约翰国的文化同源理论一脉相承,并在一定程度有着弱化东方文明的政治目的,而中国学者在早期虽然一度因为反满与西化而吹捧这一理论。但是,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日益深化,这种虚无缥缈的架构必然不攻自破。
参考文献:1. 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 在东亚的传布与文本之比较史
2. 安特生:《中国远古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