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之前,由于上早朝的时间最早是5点,所以康熙之前的皇帝早上是不吃早餐的,直接就去上早朝,肚子若是饿了,就喝一碗羹汤,暂时填下肚子。
康熙之后,由于上早朝时间改到7点到8点,所以之后皇帝便有时间可以吃早膳,再去上朝。
与我们现在一天吃早中晚三餐不同,清代皇帝每天是两顿正餐,上午6点早餐,下午2点晚餐,中午的时候如果肚子饿了,就叫人准备一些茶水和小点心。
除此,晚上睡觉前,如果肚子饿了,也可以吃些茶点。
同样,关于清帝吃饭的问题,现如今的清宫剧也有错误的地方,最明显的错误就是皇帝吃饭时,饭桌上总会出现妃嫔或是皇子皇女,事实上清朝皇帝吃饭从来都是一个人在桌子上吃。
清朝祖制,不管是早还是晚,清帝每餐连菜带主食一共48道,一半是看食,一半是自己吃。
看食,就是拿来看却不吃的,比如用来祭祀的“寄神肉”,就是每天*两头猪,切一盘肉片,这道菜多数时候是只看不吃的,摆在那里只是为了让皇帝知道一餐一饭不忘祖先创业艰难。
皇帝吃的那一半,多数都是一些滋补的肉和季节性的时令菜,所有的菜与宫外用的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精致些,但味道可能还没有宫外好。
与此同时,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包括鱼,由于清朝皇帝是满族人,虽然入关后被汉化,但是在饮食上仍然保留着浓重的关外特色,喜欢吃野味,像鹿肉、狍子肉、野鸡、野鸭这些。
家畜肉类以羊肉居多,牛肉次之,猪肉很少。家禽中以鸭肉最多,鹅肉次之,再次是鸡肉。
当然,在吃饭上,有一位清朝皇帝例外,那就是道光。
道光作为封建时代少见的节俭皇帝,他在位期间就没管什么祖宗成例,下令每顿饭不许超过四个菜,有时甚至只要一碗豆腐烧猪肝。
清朝皇帝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是在吃饭上的规矩也很多,因为是祖制的关系,他们也不太敢反抗,只能是老老实实听从。
每次吃饭,清朝皇帝的身边都会出现侍膳的太监,这些太监除了帮皇帝夹菜,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一旦皇帝对某个菜连夹两次,就要立刻将它撤掉,决不允许皇帝贪食。
清朝皇帝之所以立下这样组制,其一是害怕皇帝被人下毒,毕竟如果被人知道皇帝特别喜欢吃一道菜,那么别有用心之人只要往这道菜动手脚,皇帝就很危险;
其二是防止皇帝贪食,吃多了容易伤身体,皇帝的健康可是事关江山社稷。
因为清朝祖制对皇帝的正餐控制极其严格,所以常常出现年幼的皇帝吃不饱的情况。
溥仪他就在《我的前半生》说:饿得到太监屋里抢东西吃,抓起一个肘子就拼命往嘴里塞。
除此,清朝皇帝的菜谱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代代相传,基本没啥改变,无非是47种主食,47种热锅,59种热菜,26种汤,烹调方法也基本一致。
如此,如果皇帝吃腻了,就只能是自己单点。
都说“王天下者,食天下”,在很多人的脑海中,皇帝肯定是无所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世间有的他都能得到,其实也不尽然。
道光皇帝曾经想单点一道叫“面片汤”的菜肴,却愣是没吃上。
道光把想单点“面片汤”的想法告诉内务府,内务府回话,如果道光想吃面片汤,那就得先在御膳房添建专门的片汤灶,需银6万两,后再请专门做片汤的师傅等费用1万5千两,合银至少要花费近8万两。
道光作为最“抠门”的皇帝之一,一听居然要这么贵,就说不用这么费事,直接命太监去前门外饭馆花40文买一大碗就可以。谁料,太监没有买,反而是说那家卖面片汤的饭店关门了。
关不关门不知道,但是道光肯定是没有面片汤吃了,要想吃只能花重金在御膳房请师傅做,但对于道光来说,花这钱他实在是很心疼,所以道光注定吃不上面片汤。
道光对此那也是毫无脾气,只能是对天感叹:“朕向来不为口腹之欲滥费国帑,但朕贵为天子,而思食一汤不能得,可叹也。”
辰时(7点—9点)御门听政、进讲经书现在清宫剧,一提到上早朝,就是皇帝坐在乾清宫的大殿上,然后与朝中重臣商讨国事。
然而,事实上影视剧中演绎得都是错误的,完全就是戏说,清朝皇帝上早朝可不是在乾清宫,而是另有去处。
清朝皇帝上早朝有一个专业名词——御门听政。
清朝“御门听政”最初的地点在太和门(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
但是,因为太和门距离清朝初期几位皇帝居住的乾清宫较远,来往费时费力,实在是很不方便,所以康熙时改在乾清门(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后面就是帝后寝宫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居住生活区域),始成定制。
因此御门听政,也被人称为“乾清门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