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后宫中的女子,大都是从天下士民中选来的。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帝王思想——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是皇帝的臣民,无论男女,都是用来供帝王驱使和玩乐的。
选妃一事,早在商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真正形成规范,还是在东汉时期。根据东汉时的规定,每年八月,朝廷派人外出阅视良家童女,但凡13岁以上、20岁以下的,长得漂亮的未婚女子,全都先送进宫中,然后再从中择优"录取",以备皇帝"登御"。
因为八月是东汉时朝廷向农民征收算赋的时间,而皇帝又选在这个时间选妃,因此,选妃在当时也成为"算人"。可见,所谓选妃,其本质是民间向皇家奉献生命的一种特殊税赋,是皇权至上的一种体现。
选妃一事发展到了封建时代末期的明清,则更是形成了严格的"七步走",每一步都十分严格,可谓是步步惊心了。
第一步:海选。
在正式选妃开始的第一步,就由皇帝派出自己的亲信太监们,到全国各地挑选13岁至16岁的、出身贫寒的良家童女(清朝另有要求:参加选妃的必须是满人),在礼部发放给她们家里一点银两作为"聘金"后,就送到京城参加下一步的筛选。
第二步:视身形
在所有候选妃子都集中到京城之后,又皇家派出另外一批太监,对这些候选妃子们进行初选。
在初选的过程中,太监们会让少女们排好队,每一百人排成一排,按年龄大小排列,而后逐个察看,把其中个子偏高、偏矮,以及体型偏胖、偏瘦的少女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