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上世纪曾入侵柬埔寨,为何柬埔寨首相洪森却与越南走得很近?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是个政治性非常强的人,所以他曾经被称为小国的大政治家,其实在东南亚,还有一位政府首脑能力也是超绝的,他被人称为小国曹操。
您看评价是不是比小国大政治家还要厉害呢,这个人就是柬埔寨的现任首相洪森,洪森生于1952年,跟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一年的。
普京已经统治俄罗斯20年了,可能未来还能再干个十年八年,这个时间已经不算短了,普京是在2000年当选俄罗斯总统。
可是大家知道吗,跟普京同年的洪森,早在2000年之前的15年,1985年的时候就成为柬埔寨实际的最高控制人了。
而到今天,洪森已经统治柬埔寨35年了,所以洪森这个经历真是比普京还要传奇,只不过他生在柬埔寨,没生在俄罗斯而已。
洪森出生在柬埔寨一个穷苦的农人之家,他早年的经历很像一个人,谁呢?大明王朝的创建者朱元璋。
洪森小时候家里穷,为了读书到一个寺院里去当了寺童当了几年,朱元璋当年家里穷没饭吃的时候,也到一个寺庙里去当了和尚,当了和尚之后加入到了抗元的义军。
洪森也是这样,一方面读书,另一方面到寺庙当寺童,十五六岁的时候,加入到了红色高棉的军队之中,跟朱元璋一样骁勇善战。
几年时间很快的,洪森就成为了一个团级干部,洪森打仗确实英勇,在一次战争之中,洪森的左眼被子弹贯穿,后来命保住了眼没了,所以洪森现在左眼是假的。
我们看很多图片仔细看能看出来,甚至洪森后来的政敌都说,洪森你就是一个越南的独眼仆人。
20多岁的年龄成为了一个团级干部,而且洪森所在的红色高棉,后来很快的发展到了柬埔寨全境,而且建立了政府。
按道理讲洪森也是为新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不过后来的事情咱们都清楚,红色高棉这个队伍从根上就有点问题。
在他的统治之下,柬埔寨老百姓民不聊生,几百万人死亡,所以洪森跟他几个朋友一看,这形势不对,再让红色高棉这么干下去,整个柬埔寨就得亡国。
或者说不王国人都死光了,那能行吗?于是洪森想到了一个办法,投敌去了,投谁?当时美国人刚从越南撤走,北越刚把南越打败,越南完成了国家统一。
越南统一之后,越南人信心爆棚,他们觉得从二战结束以来,他们打了整整30年仗,连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人,他们都给打跑了,所以越南那时候号称世界陆军第三强。
越南野心一膨胀之后,他就希望把周边这些小国都吞并过来,建立一个大的越南国,所以越南的眼睛就盯上了兵荒马乱之中的柬埔寨。
洪森这个时候扮演了简直是吴三桂的角色,洪森跟他几个亲密挚友,带着军队投了越南,越南一看我正准备打柬埔寨,这还有投诚的太好了。
于是越南点齐20万人马扑向柬埔寨,经过几个月的战争,越南就占领了柬埔寨全境,一开始越南说我是来帮忙的。
但是既然这个仗是我打的,那么我20万军队就得留在柬埔寨不动,而且我要扶持一个傀儡政权,这个傀儡政权就是洪森和他的一帮好朋友。
于是27岁的年龄,洪森就成为柬埔寨傀儡政权的外交部长,这个年龄说实话,很多咱们现在的学生还在读书或者刚刚毕业,人家洪森就从军人摇身一变成了柬埔寨的外交部长。
又经过了几年时间,到了1985年,33岁的洪森成了柬埔寨傀儡政权的政府首脑,你这个年龄,比李光耀成为新加坡总理还要早。
放到今天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是快40才当上总统的,洪森妥妥的年轻干部,但是看看洪森的发展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洪森绝对是被越南扶持起来的。
如果不是越南对于柬埔寨的侵略,洪森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柬埔寨的首脑,后来苏东剧变,苏联忙于国内事务之后,越南顶不住了,越南商量着从柬埔寨撤军。
按道理理解,越南作为侵略者一垮,你扶持的傀儡政权也得垮,然而谁都没想到洪森真是有能力,主子倒了自己没倒。
自己在越南照料下干了快10年儿皇帝,结果主子撤军之后,洪森还维持了在柬埔寨相当强的实力。
甚至柬埔寨有一个老国王西哈努克,那是咱们中国人的好朋友,在北京住了10多年,柬埔寨在93年重新搞大选之前,洪森亲赴北京去接西哈努克回国。
据说在这个过程中,洪森跟西努克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西哈努克后来认了洪森当义子,又过了几年还赠与了洪森亲王的称号。
但是93年这场大选,当第一首相的,是西哈努克的长子拉那烈亲王,洪森由于选票不够,只当了第二首相。
但实际上,由于洪森已经是柬埔寨首脑10多年了,所以树大根深,他第二首相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力,以致于跟拉那烈处了没几年,双方打起来了,火并了。
最终拉那烈跑到国外,洪森控制下的法院,判拉那烈叛国罪,判你有期徒刑几十年,最后在各方的调解之下,由西哈努克出面。
西哈努克出面说,你看一个是我儿子一个是我义子,你们俩都是国家首脑,这有什么可打的,干脆重新搞大选,西哈努克出来赦免拉那烈。
而这一次大选洪森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又一次成为新生的柬埔寨的首相,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今年,洪森就没有从这个位子上退下来,从1985年到2020年,30多岁的洪森干到了快70岁了,小国曹操的能力,真是不由得不让人佩服。
原作者:李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