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排名前50名,唐朝名将排行榜前50名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14 06:52:36

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疆域最大的王朝之一。

唐代初期,唐朝大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内地,又击溃了东突厥、西突厥、高丽、薛延陀、吐谷浑、高昌等,涌现了一大批军事奇才。

在后期,唐朝又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将帅,他们运筹帷幄帮助唐朝解决了一次有一次的内忧外患,延长的唐朝的时间。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唐朝历史上十大著名武将,我们一起来看看呗!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

唐朝名将排名前50名,唐朝名将排行榜前50名(1)

十、李光弼(公元708年—764年),契丹族,盛唐后期著名少数民族大将,他戎马倥偬四十余年,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李光弼祖先是契丹族部落首领,世居营州柳城(今辽宁辽阳南)。其父李楷洛任武则天时期的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那公。李光弼小时候不善言辞,但是却非常喜好读书和骑射,尤其在骑射武艺方面很是下苦功,小小年纪就已经掌握了娴熟的骑射本领。因此,才能出众、文武兼备的李光弼还未成年,就被朝廷任为左亲卫将军麾下的左郎将,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李光弼性格严勇沉毅,颇有深谋大略,不仅深得下属的敬佩,也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多次得到提升,后来成为当时唐朝九大节度使之一的名将王忠嗣的得力助手,被王忠嗣看作是自己未来的接替者。

天宝十四年(755年,唐玄宗李隆基末年)十一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勾结其部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

发动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们早已疏远了战争,根本不会想到多年的太平盛世会如此轻易地就被烽火狼烟所打破,因此,到处是一片慌乱,竟无人敢于抵挡,叛军自范阳起兵,十几天之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进了一千多里。

不久,军事重镇洛阳即告失守,通向都城长安的门户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天宝十五年(756年)二月,李光弼被任为魏郡太守,在危难之机担负起了保卫国家、平定叛乱的重担。他首先吸取了军备松弛导致洛阳失陷的经验教训,训练了一支军纪严整、战斗力强的军备力量。之后率领步骑兵一万余人, 手三千人迎击叛军,收复了七县失地,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李光弼因功被朝廷加封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之后,李光弼又与郭子仪密切配合,进一步取得了胜利,叛军的气势很快低落下去。

可就在这紧要关头,由于镇守潼关的大将哥舒翰受朝中奸臣构陷而被迫听命引兵出关,导致了兵败被*、无险可守,致使叛军长驱直入开进长安,局势再次陷入危急中。唐玄宗也被迫逃入蜀中,李光弼辛苦征战收复的许多失地重又落入敌手中。

不久,北上抗敌的皇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改元至德),李光弼被任为户部尚书,留守北都(太原)。至德二年(757年)一月,史思明攻入太原,李光弼以少抗多,沉着应战,坚守城池四十多天。这时,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安军大乱,李光弼得以乘乱反击而取胜,郭子仪、李光弼因屡建奇功而受封赏。

759年4月,史思明*安庆绪后自立为帝,李光弼奉命前往征讨。他运用高明的军事策略和计谋,不仅轻易得到了史思明的良马千匹,还将史思明手下的大将李日野感化而归降。史思明众叛亲离,成为强 之末。这时候,李光弼却引起了肃宗的猜疑,为了顾全大局,李光弼忍辱负重,一边奋力平灭叛军,一边努力协调与朝廷的关系。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763年7月,逃散在各地的叛军残余先后被李光弼等人消灭,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下来。而战功卓著的李光弼却自愿回徐州镇守江淮,不想再参与朝廷的纷争。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七月,李光弼病逝于徐州兵营。

唐朝名将排名前50名,唐朝名将排行榜前50名(2)

九、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唐朝名将排名前50名,唐朝名将排行榜前50名(3)

八、高仙芝(?—756年1月27日/1月24日),高句丽贵族,唐玄宗时期名将。

高仙芝幼时随父到安西,二十余岁时被授予将军。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被封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同年,率军平定达奚部叛乱。天宝六载(747年)三月,平定小勃律国。

天宝六载(747年),升任鸿胪卿、假御史中丞,接替夫蒙灵察任四镇节度使。天宝八载(749年),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天宝九载(750年)二月,击破揭师国。随后又进攻石国,生俘其国王和部众。

天宝十载(751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又任命他为右羽林大将军。天宝十载(751年)四月,率军进攻大食,双方激战于怛罗斯城,因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而战败。

天宝十四载(755年),被封为密云郡公。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高仙芝被任命为讨贼副元帅,屯兵陕郡。同年十二月(756年1月),退守潼关。不久,唐玄宗听信边令诚谗言,命其*害了高仙芝。

主要成就: 平定达奚部叛乱、平定小勃律国、击破揭师国、攻破石国

高仙芝厉害其实还是非常厉害的,虽然高仙芝在名将辈出的唐朝并不是很出名,但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其他将领太过耀眼。他最让人乐道的一场战争就是号称阻挡了阿拉伯帝国东进脚步的怛罗斯之战。这场战争虽然以高仙芝退败收场,但是他虽败犹荣。因为唐朝没失去土地半分,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唐朝名将排名前50名,唐朝名将排行榜前50名(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