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侠小说《碧血剑》以明末将领袁崇焕的儿子袁承志为主人公,为我们描绘了时代飘摇之中,一个赤子的传奇江湖之路。金庸的小说写得极其精彩,但事实上据记载袁崇焕死后并没有儿子,因此袁承志不过是金庸撰写出来的一个“骗人”的成人童话。这也表明大家在了解历史人物的时候,大家往往只关注他的功绩,却忽视了他的家庭状况,今天便和大家分享下袁崇焕的家世、婚姻、子女以及袁崇焕死后后裔去向。
袁崇焕生于东莞水南,家里经营有店铺,虽然不是大富之家,也能给他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袁崇焕后来随着家里迁居平南,但因为被人举报“冒籍”,只得在邻近的广西藤县参与科举,出仕后才与一家人迁回东莞老家居住。
袁崇焕所在的家族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袁崇焕的的两个兄弟也曾经受学,只是没有功名,而且袁崇焕的父母也非常注重家教,从小教导袁崇焕要忠君爱国,尚义轻利,因此从袁崇焕进入仕途以后,两年作令、十年边臣,镇守一方,袁崇焕始终不索一钱,不置家产。直到被*时,袁崇焕在宁远的家“家徒四壁”,东莞老家也仅遗留“祖遗薄产”及几间祖屋。
袁崇焕非常孝顺,与父母关系融洽,奈何忠孝不能两全,长期镇守辽东的他不能在家侍奉父母。从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四年,袁崇焕家中相继出现变故,兄长、侄子、堂兄、父亲相继去世,袁崇焕两次上诏乞求夺情,然而都被拒绝了。
天启二年,水南的家人来到辽东袁崇焕驻地,希望他能早日回家,但袁崇焕不愿回去,”杖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守好辽东、收复故土是他最大的愿望,为此必须放弃天伦之乐。袁崇焕也曾经试着将母亲、妻儿将到宁远来居住,希望能略尽家庭责任,但最终因为要回乡操办父亲的丧事,母亲、妻子只得再次返回故里。
袁崇焕有一妻一妾,正妻为黄氏,妾为阮氏。因为袁崇焕长期在边关,正妻黄氏长期在东莞老家侍奉袁崇焕的母亲,只在天启六年、崇祯元年因为随袁母北上宁远才得以和袁崇焕团聚。对于黄氏,袁崇焕也有儿女之情,缘何国事为先,只好先抛在一边。袁崇焕死后,黄氏不愿苟活,选择赴水而去,夫妻间的感情令人感动。至于阮氏则长期在宁远,陪在袁崇焕身边。
袁崇焕只有两个女儿,并没有留下儿子,因此袁承志真的只是金庸编出来的一个人物。据崇祯三年抄袁崇焕家时的户部帐册记载:“妾一口,阮氏;亲女二口,俱无名,一口六岁,一口三岁”,其中有一个女儿许配给了广东博罗大族韩日缵之子。
袁崇焕死后,袁氏家族也受到了牵连。按规定,袁崇焕在东莞的家属要流放福建,但袁母因为年纪过大免于受罚,其妻黄氏则是投水而死,只有他的兄弟袁崇煜一家受到牵连被流放邵武。袁崇焕在宁远的家属,包括阮氏、两个女儿、族侄袁兆晰以及家仆则被流放云南。
到了清朝以后,袁崇焕家族几乎隐没不闻,流放云南的袁崇焕妻女和族侄袁兆晰也不知所踪,只剩下同一家族的袁子腾一脉传了下来。到乾隆四十七年,乾隆为袁崇焕平反,曾经去寻访袁崇焕后裔,后来只在平南找到袁子腾的后代袁炳,并过继过袁崇焕。而后袁炳的后裔又举族迁往六陈镇桥背村,并生活至今。
中国人最讲究血脉传承,对于英雄大家总希望他的血脉能够流传下来,因此袁崇焕死后也有遗腹子的传说,“妻子流寓汝宁,明鼎既革,有子曰文弼,从征有功,编入宁古塔正白旗汉军”,说袁崇焕的妻子曾经流落河南,曾依附祖大寿,他的儿子袁文弼后来还加入了汉军八旗。
事实上袁崇焕案发后,他的妻、女都被缉送京城,而后流放云南,所谓遗腹子、降清入旗籍不过臆说。众多的明末清初文献皆证明袁崇焕没有直系后裔,只有现住广西平南县六陈镇桥背村的袁氏族人才是他的近属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