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春园和圆明园的关系,故宫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的关系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18 18:02:18

畅春园是康熙帝在北京西郊为自己营建的一个起居和理政空间。作为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的建成和运转,开启了此后清朝君主“居园理政”的模式。

“居园理政”的出现

畅春园和圆明园的关系,故宫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的关系(1)

清光绪《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地图》中的畅春园和西花园

畅春园建成前,清朝统治者主要活动于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朝定都北京后兴建起来的,它遵循天子居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营建原则,体现了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的礼法要求。为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紫禁城突出的是防御性,表现的是封闭性。

然而,重垣环绕并不能强化王朝统治。历史证明,面对辽阔疆土,宫墙之内的君主依靠官僚系统,不但不可能巩固王朝江山,也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深居宫禁这种封闭的统治和生活方式,并不符合驰骋入关的清朝统治者的需要,也不符合康熙帝的个性和要求。

作为康乾盛世的开创之君,康熙帝具有非常宝贵的开放心态。正是这种开放,促成了此后清朝的兴盛,也决定了康熙帝不可能拘泥于深居宫苑的生活和施政方式。而“居园理政”正是他在实践中对既有模式的一种改造。

畅春园建成后,康熙帝曾撰写《畅春园记》,以此向天下臣民解释他走出紫禁城、兴建畅春园的缘起、过程和宗旨等。在他的描述中,皇家园林不再是传统政治文化所抨击的那种奢靡之地,而是君主顺时宣滞、听政问学、体察民情、承颜致养的修身理政之所。经过康熙帝的诠释,“居园理政”被赋予了“文武之道,一弛一张”的积极内涵,成为清朝君主新的施政和生活模式。

畅春园的建设

兴建园林是王朝政治中的敏感问题,因此,康熙帝虽然推崇“居园理政”,但他没有大兴土木,而是本着“永惟俭德,捐泰去雕”的原则,将明代外戚李伟的清华园加以改建利用。正如他自谓:“若乃秦有阿房,汉有上林,唐有绣岭,宋有艮岳,金釭碧带之饰,包山跨谷之广,朕固不能为,亦意所弗取。”字里行间,着意将自己的所为与奢侈享受划清界限。

畅春园附近,有著名的勺园园主米万钟及其家族墓地,畅春园改成皇家园林后,米家准备将墓地迁移。康熙帝得知后,“特传旨,令勿迁,仍许岁时上冢如常。”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上之曲体人情如此,真盛德也”的赞誉。

畅春园和圆明园的关系,故宫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的关系(2)

康熙像

改建后的畅春园,包括园区主体和西花园两部分。园区主体呈长方形布局,南北长,东西短,“缭垣一千六十丈有奇”。整个园林布局,据《日下旧闻考》所述,分中、东、西三路。从功能上看,园内建筑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其一,政治空间。即康熙帝处理政事的场所,包括听政、观耕、选馆、引见、阅武、赐宴等活动的空间,如九经三事殿、稻田、马厂等。其二,信仰空间。即园中所建各类寺庙,如龙王庙、府君庙、关帝庙、娘娘庙等。其三,生活空间。即康熙帝及其亲属的起居空间,如清溪书屋、讨源书屋等。其四,休闲空间。除了上述东、中、西各路建筑景致和西花园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园内的两湖三堤。两湖指的是位于畅春园中心、南北相连的前湖和后湖。以两湖为中心,园中分布着大小六七处湖域,加上环绕园内外的河流水系,形成了一派水乡泽国的风貌。三堤指的是前湖南部的丁香堤、兰芝堤和桃花堤。三堤蜿蜒于湖面,既丰富了水面景致,又连接了园内交通。春暖花开之季,百鸟穿梭其间,漫步于堤坝之上,清风拂面,花香袭人,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总之,与紫禁城内封闭、僵硬的起居感受相比,畅春园开阔而动态的湖面,四季丰富的景色变化,给居住其间的人提供了无限生趣,成为康熙帝执政期间的重要活动场所。

“居园理政”的实践

二十三年(1684),畅春园启建,康熙帝于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此后,他每年都在此频繁出入,长期居住,举行各种活动,直到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

入驻畅春园前,康熙帝的起居范围和生活节奏是相对固定的,即主要以紫禁城为中心,根据政治、节令等情况以及礼制的安排,举行大朝、常朝、祭祀、耕耤、视学、经宴、日讲以及出巡等活动来实施统治。

“居园理政”开始后,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如康熙帝非常重视的乾清门听政便逐渐转到畅春园内门、澹宁居、澹泊无为殿等处举行。为保证朝臣及时赴朝,京城各门也调整了开放时间。一些按典制在紫禁城举行的活动,如上元节保和殿赐外藩宴,从三十年开始,也改到畅春园内含淳堂、万树红霞等处举行。康熙帝还在园内及附近接见外藩,开展阅武、演兵等活动,使畅春园逐渐成为紫禁城外一个新的政治中心。

畅春园和圆明园的关系,故宫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的关系(3)

畅春园地盘形势全图

除了日常政务外,省耕观稼、考察民情是康熙帝“居园理政”的重要内容。康熙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民生疾苦,在畅春园内西垣一带,南有菜园数十亩,北有稻田数顷,这是康熙帝为“临陌以悯胼胝,开轩而察沟浍”而特辟的场所。为增进对民情的了解,三十多年间,他“每巡历郊甸,必循视农桑,周咨耕耨,田间事宜,知之最悉”。通过与民间社会的直接接触,康熙帝在畅春园作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一系列重要决策,不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五十二年,因感念康熙帝“爱民如子”,全国各地上千老人自发进京,庆祝皇帝六十大寿。为与民同乐,康熙帝特谕在畅春园举行“千叟宴”,成为清朝历史上的盛事。

在畅春园内,康熙帝还广置书籍,并把求学问知作为“居园理政”的重要内容。除博览中国典籍外,他还任用白晋、张诚等传教士讲授欧洲算学、几何、医学、哲学等知识,并在园内亲自应用实践。传教士制造的火炮,参与编绘的《皇舆全览图》等,为康乾时期的开疆拓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作为施政中心,畅春园也是康熙帝培养皇位继承人的重要场所,这座园林也由此见证了王朝的权力争夺与传承。

康熙帝很重视皇子培养,畅春园建成后,他便令诸皇子在园内读书,并经常亲临督查,希望他们成材并各就其位,“元良国之根本,支庶国之藩附”。然而,让康熙帝始料不及的是,诸皇子随后结党成群,对皇位展开了激烈争夺。

先是皇太子胤礽被立为储君后,骄横跋扈,引起康熙帝的不满与警觉。四十一年,康熙帝在畅春园下旨拘禁其同党索额图。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帝行猎围场,发生胤礽夜窥幔城事件,这让康熙帝大为震怒,于该年九月颁诏天下,废黜皇太子。这又引起了胤禔、胤禩等皇子对皇位的觊觎,两人的所为让他更难以容忍。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在畅春园召诸大臣,意图复立胤礽。然而,让他痛心的是,胤礽复立后,继续勾结党羽,阴图谋取皇位。五十一年十月,康熙帝在畅春园以胤礽复立以来,狂疾未除,断非可托付祖宗基业之人,再次将其废黜禁锢,并颁诏天下。

六十一年十月,康熙帝于南苑打猎,因风寒身体欠安,回到畅春园后病情加重。十一月十三日,在这个他一手改建、伴随他度过大半人生的西郊园林,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胤禛则在绵延不绝的质疑声中继承了皇位,完成了与康熙帝的权力传承。不久,他在畅春园附近扩建起规模宏大的圆明园,继续其父开启的“居园理政”。

作为清朝历史上的重要君主,康熙帝不但为清朝开辟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也为清朝创设了“居园理政”的模式,自此以后,皇家园林成为清朝历史发展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并成为王朝兴衰的一个重要晴雨表。

作者:颜军

原文刊载于《中国文化报》2018年第006版

畅春园和圆明园的关系,故宫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的关系(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