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皇后及嫔妃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21 13:25:53

年贵妃剧照

皇位传承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皇帝于乾清宫西暖阁,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做出了“秘密立储”的决定:

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建储一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

不可否认,雍正皇帝创设的“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但根据雍正朝乃至后世帝王的实际情况来看,弘时和弘历、永瑆和永琰、奕詝和奕訢之间的皇位争夺情况依然存在,只是方式更趋于温和、趋于暗里进行而已。也就是说,这一制度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皇室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

但距离“九子夺嫡”最近,“秘密立储”制度刚一建立、尚未成熟的雍正朝,到底实现了皇权更迭的平稳进行,没有出现明显的负面夺嫡影响。究其原因,也大致得益于雍正后宫的理想配置。

雍正皇帝的皇后及嫔妃,(9)

放置秘密传位诏书的“正大光明殿”

1、嫡长子弘晖的薨逝,并未影响孝敬宪皇后的中宫地位

康熙四十三年六月,被皇四子胤禛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弘晖,因病去世。自此以后,孝敬宪皇后再未生育,但这并未影响雍正皇帝将其册封为后的打算,更没有影响她稳居中宫长达九年的后宫地位。

皇后无子,其余后宫妃嫔自然也不敢拿着皇嗣说事,更不敢依仗皇嗣争得雍正皇帝恩宠,这也是雍正皇帝评价孝敬宪皇后“于今九年,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而静正咸宜,树万国之母仪,而安贞允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有孝敬宪皇后在,雍正后宫便无“宫斗”现象,更无“发于后宫掖庭、终于朝臣结党”的皇子夺嫡情况出现。

2、皇子生母均未“母凭子贵”

​雍正朝时期具备夺嫡实力的仅有三位皇子——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和皇五子弘昼。弘时生母李氏,于雍正元年册封为齐妃,位分再未改变;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于雍正元年被册封为熹妃,直到现在也未发现熹妃被晋封为贵妃的有力证据;弘昼生母耿氏,于雍正元年册封为裕嫔,虽然在雍正八年被晋封为裕妃,但也只是和齐妃、熹妃站在了同一后宫高度。

雍正皇帝的皇后及嫔妃,(10)

也就是说,在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下,三位皇子的生母最终于雍正八年拥有了同等后宫位分。换句话说,她们都未因为“母凭子贵”而获得雍正皇帝额外的恩宠。如此后宫安排,才能让后宫妃嫔们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共同团结在以皇后为中心的后宫领导班子周围,共同捍卫雍正皇权的稳固。

3、低等妃嫔的巨大作用

雍正皇帝登基为帝时虽然已经45岁,生育能力大幅度下降,但并不代表其完全失去了生育能力。雍正十一年出生的皇六子弘曕,就是最有利的证明。既然如此,如果雍正皇帝再频繁临幸后宫高等妃嫔,再有皇子诞生,势必又会增加皇子夺嫡的潜在危险。如果上述三位已经育有皇子的妃子,再有生孕,更会让前朝朝臣妄自揣度储君人选。

这时候,雍正后宫低等妃嫔的巨大作用就显现了出来。低等妃嫔即使生有皇子,也无法同上三位高等妃嫔相比拟,夺嫡风险自然会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雍正皇帝的皇后及嫔妃,(11)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大清王朝之所以出现“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的盛世景象,得益于他“以勤先天下”的勤政态度;得益于他“严厉明察、循名责实、整饬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的弊端”的英明之举。但后宫妃嫔理想的配置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绝对不容忽视。理想的后宫配置下,雍正皇权得以进一步稳固、国家财政得以进一步节省、因皇子夺嫡引发的朝局震动从根本上消失。由此可见,后世学者对其“奠定了清二百数十年的基础盘石”评价,当属至允至当!

参考文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实录·高宗实录》、《啸亭杂录》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