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康熙之死!病死前寝宫被隔离,雍正继位后连下数道圣旨
关于康熙之死,雍正登基是清朝又一个未解的谜团。在康熙执政的第六十一个年头,老皇帝突然来了打猎的兴致,于是,他率众浩浩荡荡前往南苑狩猎。在路上康熙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众人只得返程,在返京途中经过畅春园暂时修整,可是,休息的过程中康熙的病情却越发严重,在病榻上躺了几日便过世了。
关于康熙的去世,《清史稿》只有简短的记载:“十一月戊子,上不豫,还驻畅春园。以贝子胤祹、辅国公吴尔占为满洲都统。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甲午,上大渐,日加戌,上崩,年六十九。”是说康熙病死的。但是野史却认为康熙之死另有原因,从生病到去世,只有短短几日,可以说是猝死。虽然康熙已经69岁了,但是一直身体康健,否则也不会有外出打猎的兴致,为何突然就死了呢?
清代历史专家许曾重在《清史论从》中总结说,康熙的死和雍正的继位是“精心策划和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康熙之死是由于“隆科多将致命的毒药放在药品或食物中”。此外,清朝历史专家孟森先生也认为,雍正帝能够击败许多兄弟并成功地赢得王位,因为他能够从隆科多和年羹尧那里获得力量,并密谋*害康熙。
目击者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也记载:“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即使没有下毒的事,皇室也一定是发生了大的变乱。
另外,令人怀疑的是,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除胤禛一人进出五次,竟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康熙猝死后,胤禛为其父更衣,也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而且康熙猝死后,从畅春园往紫禁城宫内移灵时,又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
种种事实证明,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康熙死后,康熙及康熙寝宫已被雍正完全隔离与控制。
在雍正年间又有个叫曾静的人有明确的供词指认雍正,他说:在康熙病危期间,曾服用过一碗四皇子进献的参汤,随即驾崩。在野史中,康熙临终前召见朝中大臣,可惜无人前来,御榻前只剩下四儿子一人,康熙觉得其中有诈恼怒之下向四皇子扔出一串念珠泄愤。
这段到了《永宪录》中又有了较为含蓄的表达,说康熙只是将念珠授予四皇子,并非泄愤,而是有嘱托之意。
各种迹象表明康熙的死可能不像历史上记载的那么简单。“受了风寒”可能只是康熙之死诱因,甚至可能是雍正帝耻辱的帷幕。康熙本无致命疾病,但在以上刺激、打击下,精神崩溃,终于卧床不起,并引发高烧。胤禛明知康熙平日讨厌人参,老年高烧者忌服人参却又偏用人参,使康熙病情迅速恶化。康熙秘密急召十四阿哥胤祯加快回京,又被胤禛成功阻截。最终,在胤禛的隔离与控制之中,康熙帝彻底崩溃。
胤禛即位后的一些举动也让人怀疑他的帝位得 之有愧。在位期间,胤禛没有居住玄烨生前所居畅春园,而是另拨巨款营建了圆明园;他没有去过一次玄烨年年必往的避暑山庄,连自己的陵墓也离开了京东马兰峪,在数百里以外的京西易县另建西陵。有人说,东陵下面积水严重,所以不再适合建皇陵,所以雍正另建西陵,那为何乾隆的陵寝,又回到了东陵?
而那份能证明雍正登基并非政变的遗诏也是在雍正登基三年之后才拿出来的,这3年时间,玉玺在雍正手里。
雍正继位之后,连下几道圣旨:
第一,立即升隆科多为太子太保,又赐双眼花翎,还喊他“舅舅”,位列辅臣之一,这种晋升速度,着实罕见。我们知道康熙死之前,住在畅春园,是步兵统领隆科多亲自守卫此处。而隆科多最后犯事,雍正将其囚禁,不允许任何人试探,最后囚禁而死。说明隆科多和雍正之间,确实存在不为人知的事情。
第二,雍正登基后,立即*掉了康熙的三个近身太监,分别叫魏珠、赵昌和梁九,按理说三个太监照顾康熙一辈子,应该安享晚年,雍正*他实在不该。
第三,雍正登基后,他的生母德妃乌雅氏非常不配合,甚至极力拆台,先说自己不愿当太后,后来又不愿接受百官跪拜,不愿搬进宁寿宫,更不接受徽号,第二年就去世了。这个现象非常不合理,儿子登基,生母百般不配合,还和儿子为难。要说母亲不疼大儿子(更疼小儿子胤禵)的说法也有,但她做的是不是太过分?而且,德妃的身体一直很好,连宜妃这个病秧子太妃都能活到雍正十一年,德妃竟然在雍正元年就死了。
但愿,今后能有更多的史料被发掘出来供史学家参考,还原历史真相。在扑朔迷离中去伪存真,寻找真相的过程,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