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的提出,让人类一下子就从牛顿的时代进入了爱因斯坦的世界,而就是这样一位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的成长历程却未必如我们想象的一般。
1879年,爱因斯坦在德国出生了,凭借想象,这样一位天才的科学家从小便应该是天赋异禀的,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相比同龄人而言,爱因斯坦学说话的速度要慢了很多,以至于他的父母曾经认为这个孩子难以在学习方面有所成就,甚至忧虑他会出现学习障碍。事实上父母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小时候的爱因斯坦的确成绩平平。
也有人认为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之所以学习成绩一般,与德国严苛的教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的学习氛围与爱因斯坦活跃的想象力并不相洽。
这种看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大多发生在思想解放之后,比如工业革命就是发生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幸运的是,爱因斯坦后来来到了瑞士求学,这里的学习氛围十分宽松,使得爱因斯坦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很多超越时代的科学问题一个个从他的脑袋中蹦了出来。
在瑞士参加的第一次高考,因为文科部分成绩不佳,爱因斯坦落榜了,在复读了一年之后,爱因斯坦成功考入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升学考试中,他的数学和物理全都得了满分。
不过,进入大学的爱因斯坦依旧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逃课对他而言就是家常便饭,相比枯燥的课堂知识,爱因斯坦更加喜欢自己找寻的一些课外读物,也正是因为如此,爱因斯坦的毕业成绩并不理想,位居全班倒数第二。说到这里,他还真应该感谢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因为她给爱因斯坦托了底,是全班倒数第一。
爱因斯坦毕业于1900年,但在他毕业的时候并没有拿到学士学位,以至于他在之后的两年都还一直在撰写毕业论文,直到1905年才终于拿到了学位。
没有学位,找工作自然就不容易,好在有朋友的帮助,他才能够成为瑞士专利局的一名小职员。在专利局工作期间,爱因斯坦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由于薪水微薄,他等广告为人授课,还真招来了几名学生。
每次授课之后,爱因斯坦都会和他的学生们尽情讨论数学和物理学的一些问题,没过多久,授课就完全变成了讨论会,甚至还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奥林匹亚科学院。
在一次讨论中,爱因斯坦专利局的同事贝索提出了一个问题:“也许在一个人看来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另外一个人看来,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这句话带给了爱因斯坦极大的启迪,他一下明白了时间、空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运动物体感受到的时空是不同的。仅仅过了一个月,爱因斯坦就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是在1905年,而这一年就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这是因为在这一年中,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多篇具备诺贝尔奖水平的论文,涉及领域包括光电效应、布朗运动以及质能等价,至今我们也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完成的。以传统观念来看,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模范般的好学生,但他却成为了一位给世界带来改变的伟大科学家,到底是什么成就了爱因斯坦?有人说是他超乎常人的大脑,也有人说与瑞士宽松的学习氛围密不可分,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但有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比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因为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论文,结尾除了对贝索的感谢,几乎没有什么参考文献。与之相对,在一个新闻中,我听到一个学生的论文因查重率太低而没有通过,理由是查重率太低说明没有参考依据。说不清有什么问题,只觉心里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