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普圈
在阶级社会中,人被分成三六九等,随着时代发展,人权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倡导的是“人人生而平等”。
在印度,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曾持续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未彻底根除。那么,高种姓与低种姓之间,究竟有着多大的差距?
在印度,种姓决定地位种姓制度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雅利安人翻山越岭,从印度西北部入侵,经过几百年的扩张,逐渐控制了整个北方印度。
雅利安人不仅内部贫富分化,在对待印度土著时,也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奴役。在他们的控制下,当地形成了一种等级森严的制度,这是种姓制度的开端。
种姓制度形成,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在印度的梵文中,这种制度被称为“瓦尔纳制度”,瓦尔纳意为“颜色/品质”。在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中,人被分成了4个等级。
婆罗门
婆罗门是印度的最高种姓,在印度教中,梵天是创造之神,婆罗门是梵天的嘴,是最为尊贵的一群人。
婆罗门主要由僧侣、贵族构成,掌握神权,垄断着文化教育,掌管报时农时季节、释经、祭神等事务。在其他方面,他们也拥有诸多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