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唐睿宗李旦之子,唐高宗李治以及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之孙,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洛阳。史*载他“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
李隆基自先天元年登基至天宝十五载退位,共在位四十四年,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武周时期、中宗韦后之乱,又一手开创开元盛世,更是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造成唐朝由盛转衰,人生可谓高潮迭起、精彩至极。
唐玄宗李隆基
可怕——冷血的*掉襁褓中的婴儿,仅仅为了斩草除根。
天授二年初,年仅七岁的楚王李隆基出阁建置官属。这年八月,因为裴匪躬、范云仙私自谒见皇嗣李旦,为武则天所知,遂*二人,并严禁李旦接见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三个儿子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期间李隆基被降爵,母亲窦妃被*甚至死无葬身之地,父亲李旦也险些为来俊臣所害。可以想见,此时李隆基内心的恐惧何其大也。然而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并没有磨灭他的勇气,反而锻造了他勇往直前的性格。
随着武则天年事渐高,经大臣狄仁杰等人的规谏,放弃立武承嗣为太子之念,李显被接回洛阳,仍被立为太子,不久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于中宗。李隆基目睹了这场政变。
武则天去世后,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韦皇后效仿武则天,让自己的兄长掌握大权。在景龙四年,中宗终于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
李隆基于是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 先后斩*韦后、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并搜捕尽*韦氏集团人员“襁褓儿无免者”。
唐隆政变
可敬——一代明君,知人善任
开元初年,李隆基重用姚崇。姚崇提出了“十事要说”,上任后, 他帮助李隆基贬逐功臣、 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后来李隆基又重用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宋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没有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罢相。
宋璟罢相后,张嘉贞、张说先后拜相。张说上任后,裁减了20万边防军,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开元十三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封禅。
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是广东人,他首先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如果玄宗有错,他也犯颜直谏,并不隐瞒实情。
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开元盛世
可耻——抛家、舍业、说假话骗人然后去逃跑
安禄山起兵造反后,李隆基先是不信,太原被攻占,他仍然认为这是不喜欢安禄山的人造谣。待消息证实,他又昏聩的听信杨国忠一家之言,认为安禄山不堪一击,还任用喜欢说大话的封常清为主将,结果反倒是封常清不堪一击,丢了东都洛阳。
封常清逃到陕县,劝说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后监军边令诚与高仙芝、封常清不睦,进谗言*高仙芝、封常清。李隆基随即启用病重的哥舒翰前往潼关镇守。此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对安禄山后路进行袭扰,屡建奇功,李隆基逐渐忘乎所以,于是强令哥舒翰率兵攻击潼关正面的叛军,结果唐军被崔乾佑设伏所破,三万军马仅剩八千归来。旋即,潼关破。
消息传来,李隆基心中大恐,多年的安逸享乐已经消磨了他的勇气,于是他诓骗臣民,说要御驾亲征。私下却命令陈玄礼准备了九百多匹马,带着贵妃姊妹以及宫内的皇子、妃、主、皇孙和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等近臣以及宦官、宫人出延秋门而逃,至于那些在尚在宫外的妃、主、皇孙之流就都顾不上了。
李隆基出延秋门
而这时宫外百官还什么都不知道,到了入朝的时候,在宫门口甚至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们也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待宫门打开后,则看见宫人乱哄哄地出逃,宫里宫外一片混乱,谁都不知道皇上在哪里。
可笑——逃亡路上的无奈
出逃的路上,中午的时候,皇帝饿了,没有办法杨国忠只好去买了几个胡饼给皇帝吃。皇子们无法,只能直接用手抓着吃些老百姓奉献的杂粮豆饭,结果“须臾而尽,犹未能饱”。
走到马嵬坡时,士兵们无法忍耐,哗变了。士兵们先*了杨国忠,并且分尸,后又*了他儿子杨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和御史大夫魏方进,并且以害怕杨贵妃报复为由逼迫李隆基*掉了杨贵妃。然后大家问李隆基下一步怎么走,李隆基意在入蜀,但是又害怕违逆了士兵的意愿,竟然不敢说话。
大家商量准备去扶风,这时候一群乡老围上来,说皇帝陛下,您的皇宫、祖宗坟墓都在,您可不能跑啊!李隆基犹豫半天,还是决定跑,就让太子去安抚乡老,乡老就对太子说:皇帝陛下既然不愿意留下来,那我们愿意跟着殿下您一起破贼,如果您和皇帝一起去了蜀中,中原百姓可咋办呢?
玄宗西逃
太子李亨终于还是留下来了,李隆基为了尽快逃跑,需要有人断后,于是打算下旨传位给太子,结果太子不接受。
逃了岐山的时候,流言说追兵将至,于是李隆基不敢停留,直到扶风郡才停下。士兵门连日奔波,濒临崩溃,已经心存异志,就连说话也已经开始肆无忌惮。李隆基见陈玄礼无力弹压,就命人取来扶风郡的春彩十馀万匹,对将士们说尽好话再次才平息了可能发生的叛乱。
可怜——暮年孤苦一人,凄凄惨惨戚戚
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城称帝,李隆基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然无力回天,无奈只得强颜欢笑:我儿顺应天命人心,即皇帝位,我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后安禄山被*,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称太上皇。
李隆基不再过问政事,随侍他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另有李隆基亲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梨园弟子为他娱乐。李隆基对杨贵妃之死一直是耿耿于怀。他从成都回来后,就派人去祭悼她;后来又想改葬,遭宦官李辅国反对而停止,却密令宦官将贵妃遗体移葬他所。宦官献上了贵妃的香囊,李隆基把它珍藏在衣袖里。又命画工画贵妃肖像,张挂于别殿,“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贵妃香囊
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乘肃宗患病之机,矫诏强行将李隆基迁居西内。在途经夹城时,李辅国又率射生将五百骑,气势汹汹地拦住去路。李隆基胆战心惊,几乎坠下马来,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李隆基才安全地迁居甘露殿。事后,肃宗没责怪李辅国,反倒安慰他几句。不几天,李隆基的几个亲信也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剩下玄宗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好不凄惨。
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