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什么,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6-07 00:56:31

(一)汉初三大文教政策

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必须首先统一思想。而汉朝当时的弊政恰恰是思想不统一,于是,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历代儒客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为实现思想的统一,通过设立五经博士,给予培养和做官的前途,最终成为大多数士人的追求方向,其他学派也就难以匹敌。

其次要想政治长远,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才。董仲舒认为汉初人才不够有两大原因:一是汉初不办教育;二是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不当。

因此,针对第一个原因,董仲舒提出设立太学的主张。针对第二个原因,董仲舒建议加强选举的严格管理,实行“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二)人性论

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

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生来就“善”,不需要施加影响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斗筲之性”,是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而“中民之性”,是必须通过教化才能成“善”。董仲舒据此提出,我们大多处于“中人”,所以人需要受到教育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论道德教育

1.德教是立政之本

董仲舒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刑罚为末为辅。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董仲舒将先秦儒学思想进一步强化,形成所谓的“王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对应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

3.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认为对国家利益原则的道义的追求,应高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只有这样,人生才能获得高度的和谐和最终的满足。

(2)“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董仲舒要求人们从尊重他人的价值与权利出发。

(3)“必仁且智”

董仲舒强调了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四)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董仲舒主张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培养人才。

2.教学方法

(1)强勉努力

学习需要坚定的意志,应该努力,肯于刻苦钻研。

(2)专心致志

学习应该专一。

(3)精思要旨

学习需要深入思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