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造反,半途而废受招安,征方腊归来,底牌尽失,只好听从朝廷摆布,最后不得善终。小说之所以写宋江被毒酒了却残生,其实是暗示他的招安不过是饮鸩止渴,那杯要他性命的毒酒,早在他谋划招安的时候就开始发酵。
吴用和花荣在宋江坟前上吊,那绳子在他们打定主意追随宋江的时候,就已经搓好了,时机一到,就会挂在树上,把他们风干成腊肉。吴用临终前一定十分后悔:这个坑挖得不深不浅,刚好够宋江跳出来送死!
宋江之所以失败,是一种必然,因为纵观他短暂而罪恶的一生,颇有些三国袁绍的风采:有用之人要极力打压,正确的建议,他从来不听。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宋江没读过《三国志》,如果他读懂了“隆中对”诸葛亮的几句话,即使不能造反成功登基称帝,也可以高筑墙广积粮坐观时变——方腊和宋江造反时间大约是从宣和二年(1120年)开始的,靖康之耻发生于光源1127年,靖康之难前,金兵就已经开始把北宋打得奄奄一息了,那时候根本就顾不上征剿梁山。
为了证明宋江的愚蠢,咱们还是先看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是怎么说的,有哪些话值得宋江借鉴学习:“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田虎王庆方腊是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宋江虽然没有刘备的好出身,但是虚名还是有的)……天下有变(再熬几年就变了),(那时候不愿以什么名义兴兵)百姓孰敢(诸葛亮孰敢两字用得好)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郓城县押司小吏宋江,是没有刘备的雄才大略的。大家总是说诸葛亮法正庞统荀彧荀攸贾诩如果厉害,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智谋之士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上面是更厉害的刘备和曹操,重用这些精英人才采纳正确建议并最终拍板的,还是刘备曹操。
要是没有刘备曹操,诸葛亮还在南阳种地,庞统在周瑜死后,不知道又给那个郡的太守当秘书去了(庞统原为南郡太守周瑜功曹),至于法正,也只能窝在刘璋手下生闷气。
宋江不配给刘备提鞋,所以他才鬼迷心窍般拒绝了三位梁山好汉的正确建议和主张,往招安死路上狂奔,一万头羊驼都拉不回来。
宋江在重阳节菊花大会上大唱投降论调的时候,激怒了一位梁山好汉:“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这位发怒的好汉,自然就是打虎英雄行者武松武二郎。
武松一开始并不反对招安,甚至可能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早有过招安想法的,但是受鲁智深的影响,对朝廷的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招安念头已经基本打消。最让武松反感的,是宋江整天像个老太婆一样絮絮叨叨(隋唐时期王世充好像也是这模样):既然造反了,就应该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坚定信念,而不是天天唱衰。
武松明确指出了宋江碎嘴子的负面影响:“冷了弟兄们的心。”如果弟兄们的心都冷了,那就回树倒猢狲散——既然招安是归宿,那该跟朝廷打个什么劲儿?直接砍了宋江那颗黑头,拎去朝廷邀功请赏岂不快哉?这时候被迫上梁山的关胜呼延灼秦明,嘴上不说,心里可能已经在估算宋江的脑袋值多少金子了。
但是宋江拒绝了武松的好意,还厚着脸皮狡辩:“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