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号逃走的真相到底如何,如今似乎也并不是很重要了。
令人感兴趣的是,二战以后,满目疮痍的英国最优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快速恢复国力?而要恢复国力,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和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容纳超过三亿英镑价值的英国贸易利益的中国,是彼时英国主要的贸易对象。英国绝不愿失去中国的市场,也就只能在内战之中小心翼翼地保持中立。
事实上,英国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很快,英国政府就决定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紫石英”号等军舰,为什么又公然挑起与解放军的冲突?这不无异于在揭下英国的中立面纱吗?
事实上,英国从未想过真正的中立,武器禁运也从未严格执行过。
就连他们的外交部也承认:“从理论上讲,我们有一条严格禁运的法令,而且这条法令由国防委员会于1948年1月重申,禁止向中国运送武器,但是事实上这条禁运令从未严格执行过。”
解放战争开始以后,英国通过香港向国民党运送了大量的武器。英国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原因是“英国企业发源地和重点都在中国”,因而“英国的立场是留在原地,尽力避免撤退或被赶走。”
如何能不被赶走?英国执行了百余年的“炮舰政策”给出了答案。
十九世纪中叶,“自由帝国主义”的理论在英国甚嚣尘上,许多人认为,英国与其多占海外领土、保持一个庞大的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以确保所谓的“自由贸易”,对于英国商人来说,那才是最大的利益。
为了确保“自由贸易”,“炮舰政策”应运而生,即,以海军的力量控制海洋,强行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英国的“炮舰政策”,中国是深受其害。自烟片战争以来,英国已经形成了利用炮舰来维护自己在华利益的一个传统。
这一招,对清政府、对军阀诸侯、对蒋介石,都起到了效果。对共产党、对*,英国自然也想试一试,即使那个时候他们已经自身难保,再也不是所谓的“日不落帝国”了。
当然,英国有自知之明的是,他们清楚自己已经实力不再,于是也不敢有一百年前的威风,而是只有几艘军舰小心翼翼地试探,挨揍之后,就立即挂出白旗,高喊“我们不是你们的敌人!”
而出于英国人意料的是,*不是蒋介石、不是道光帝,他以极其强硬的态度回应了英国人的挑衅,以寸步不让的坚持展开了与英人的谈判。百年光阴已逝,而攻守之势异也!
参考文献:
王宗志、武春霞:《西方炮舰政策的* ——“紫石英号”事件背后的外交较量》,《共产党员(河北)》,2020年第17期
孟昭庚”:《“紫石英”号事件始末》,《共产党员》,2009年第11期
李菲:《“紫石英”号事件原因初探》,《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期
白纯、董小林:《中共中央处理渡江战役中“紫石英”号事件的策略论析》,《军事历史》,2019年第4期
孟昭庚:《震惊世界的"紫石英"号事件始末》,《党史博采(纪实版)》,2007年第8期
张尔葭:《外交决策中的信息沟通与决策——“紫石英”号事件处理失败原因之分析》,《学海》,2016年第5期
朱杰、刘晓佳:《英国对“紫石英”号事件的反应》,《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7期
吴化、张素林:《外交档案解密"紫石英"号事件中的中英谈判》,《党史博览》,2009年第5期
赵焱森、叶建军主编:《大手笔 国共决战关头的*》,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