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建储制度,是中国最晚出现的一种确立国家*的制度,也是相对来说,最成熟的制度,当然也是最有效的制度。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古代*确立制度的历史演变。
(禅让制)
最早确立*的制度是禅让制。那是在劳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形态下形成的一种制度。因为劳动生产力极为低下,所以,聚积族群和吃饱饭就是首要任务。因此,对*的选择,就必须要有两种品德:一是能够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二是能够关心爱护老百姓让族群壮大。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只能是禅让制。
接下来的制度是嫡长子制。当然了,从禅让到嫡长子制,还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夏朝初年的时候,几经变故,动荡不安。好在终于确立下来,尤其到了西周的时候,嫡长子制变得非常完善。是正妻生的,又生得早,自然就占了优势。反过来,是妾生的,又生得晚,你再怎么努力都不行。
嫡长子制是一种排序制度,这种制度,减少了国家*选择的麻烦。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麻烦。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嫡长子死了,或者嫡长子不行,自然就会出问题。嫡长子死了,以朱元璋的大儿子死了立嫡长孙最后引发“靖难之役” 最为典型。嫡长子不行,以司马炎的嫡长子是白痴引发“八王之乱”最为典型。
(嫡长子制)
再说了,在皇权社会,国家*那是太重要了!国家*一勤政,国家立刻就会兴旺;国家*一偷懒或者一昏庸,国家立刻就衰败。而嫡长子制是不管*的能力的。所以说,嫡长子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制度,依然经常出大问题。
再往后,在游牧民族政权进入中国主流政权的时候,幼子守灶制度也跟着引进来了。所谓幼子守灶,就是幼子继位成为国家*。游牧民族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游牧民族一直居无定所,没有什么可守成的,因此所生的儿子必须自己去闯荡天下,因此才幼子守灶。
但是,这种制度从来没有真正落实过。为什么呢?一者,幼子守灶,那究竟谁是幼子?皇帝(大汗)的老婆总会不断生下去啊!长子可以认定,幼子怎么认定?二者,当游牧民族入驻中原以后,他们已经不再是游牧民族,因此其幼子守灶的文化也不存在了。而事实上,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无论是这两个朝代的早期还是晚期,这两种制度都没有真正实施过。
接着就是清朝雍正皇帝实施的秘密建储制度。
(秘密建储制)
清朝的先祖本来是游牧民族,当初也是幼子守灶。后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就采用汉人的嫡长子制。到康熙皇帝,其实也是采用的嫡长子制。但是所确立的嫡次子胤礽和皇长子胤禔之间发生了矛盾,然后康熙废除胤礽,这才发生了“九子夺嫡”的惨烈事件。而雍正为了避免这种制度的产生,因此才实施了秘密建储制度。
秘密建储制度显然是比嫡长子制及幼子守灶制度更好一些的,理由是:
一是这种制度避免了皇子们争夺皇位,从而引起兄弟仇*。一般情况下,谁要想争,往往争不到,所以大家总会保持一团和气。
二是这种制度修正了嫡长子制不分贤愚,只能选择嫡长子的机械僵化,多少可以选择相对较好点的。
三是这种制度避免了朝廷过早形成太子党,从而影响皇位稳定。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制度依然是一种封建制度,选贤选能的范围依然非常窄,而且未来接班人得不到有效培养。所以说,依然并不是很好的制度。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