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蠡离开时给文种留下一封信。范蠡在信中警告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鸟尽弓藏”的典故,它被广泛用在帝王取得天下大功告成后诛*大臣这件事上,即过河拆桥。凡事都有例外,李世民即位后没有诛*手握兵权重臣,这是为何?
《旧唐书·尉迟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次宴会尉迟恭来迟了,因座位排列问题与任城王李道宗大打出手。尉迟恭力气很大,李道宗的眼睛差点被打瞎了。唐太宗非常生气,酒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狠狠地把尉迟恭训斥一番,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这段话将唐太宗的心胸展现地淋漓尽致。唐太宗一生自比尧舜,立志要青史留名。举个例子,侯君集谋反,这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当御史大夫张亮向唐太宗告密时,唐太宗鉴于没有第三认证,他隐忍不发,直到太子李承乾谋反才给予惩处。
即便侯君集谋反了,他依旧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用现在的话来说,李世民有足够的自信。李世民是什么人?文治武功历史罕见,连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也不是他的对手,他坚信自己面对功臣时,有足够的手段来镇住他们。
退一步说,李渊起兵时早已是位高权重、身份尊贵,这意味着任何投奔李渊的人,通常都是给李渊打工的。正因此,大唐开国时真正称得上手握兵权的重臣只有四个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孝恭。
这意味着其他人只是给这几位皇族成员当打手。以秦琼为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且不说与李世民相比,他与李元吉、李孝恭相比,也算不上是一个级别的人。纵观两千年封建帝王史,功臣被*根本原因就两点,功高震主和肆意妄为。
拿这两点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功高震主”在李世民一朝自始至终没出现;“肆意妄为”则更不存在,李世民麾下的武将对李世民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世民没有*功臣的必要。
参考资料:《贞观政要》、《旧唐书》